第1411章 休养生息(2/3)
居一隅的日本国,话语中还夹杂着一抹让自己有些摸不到头脑的憎恶。
这种不加掩饰的憎恶,方从哲只在昔日的建州女真身上体会到,除此之外,纵然是与大明分庭抗礼多年的蒙古鞑子亦或者至今仍逗留在澳门,蠢蠢欲动的红夷人和佛郎机人,天子都不曾如此厌恶。
虽然不解天子的这种厌恶来源于哪里,但方从哲却并没有加以劝阻,反倒是数次予以默认。
早在天启五年,福建海商李旦投诚朝廷的时候,大明这些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朝臣便从那些海盗的口中得知,原来偏居一隅的日本国内竟是藏有诸多银矿和金矿。
其物产之丰富,比同样被太祖朱元璋立为不征之国的朝鲜强上无数倍。
更重要的是,自明朝建国以来,大明东南沿岸便常有倭寇犯边,尤其是嘉靖年间最为猖狂。
虽然近些年随着福建水师的兴起,小规模的倭寇逐渐消失不见,但据福建巡抚南居益上奏,麾下船队仍是偶尔能在周边海域发现日本倭寇的船只。
也许是大明武德充沛,也许是众人被大明天子朱由校多年以来的潜移默化所影响,包括内阁首辅方从哲在内的朝臣们,已是愈发不将昔年终日提及的祖制放在眼中,原本终日抱着祖制所事的腐朽老臣已在不知不觉间被天子排除出中枢。
要不要寻个合适的机会,劝谏天子,令大明水师去南洋走一圈?
在诸多下人的搀扶下,内阁首辅方从哲弯腰进了马车之中,随后便是默默闭上了眼睛,于脑海中寻思着。
虽然近些年大明武德充沛,但作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却是压力倍增,常常在深夜里辗转反侧。
大明军队无往而不利的前提是建立在甲胄齐整,军饷足额发放的前提之下,但大明近乎于枯竭的财政虽然在户部尚书毕自严的一系列筹措之下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但仍是捉襟见肘。
尤其是这两年,为了消灭女真鞑子的残余,天子可谓是在陕西埋下重兵,将大明最为精锐的几支军队尽数派往了河套平原,每日消耗的钱粮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如若不是恰逢东南沿岸的海上贸易被朝廷注入了新的血液,只怕大明这艘旧船早就不堪重负。
饶是如此,内阁首辅方从哲也是殚精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