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肱股之臣(2/3)
阁臣,一般需要三请三让,但孙承宗辅佐朱由校多年,自是清楚其脾气秉性,知晓其不喜欢这些繁文缛节,故而稍作迟疑过后,便是一脸激动之色的躬身行礼。
自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及第出仕以来,他为官二十三载,终是完成了毕生之目标,入朝辅政。
老师既入阁辅政,精力自当有所分散,兵部事宜
轻轻摆了摆手,止住了躬身行礼的孙承宗,朱由校的脸上也是随之露出了一抹迟疑之色。
还请陛下择良臣,统领兵部大权。
稍一愣神,孙承宗便听懂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故而没有半点拖泥带水的说道。
依着惯例,大明朝臣入阁辅政之后,便会自动卸下原本的官职,亦或者是兼任,部中具体事务当由左右两位侍郎负责。
眼下朱由校的意思表达的如此明显,孙承宗自是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既如此,擢升王在晋为兵部尚书。
轻轻点了点头,朱由校不容置疑的声音便是于暖阁中响起,继而使得窸窸窣窣的议论声又大了一些。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对于兵部尚书的接任者,朱由校既没有选择兵部左侍郎阎鸣泰,也没有选择右侍郎李春烨,而是将之前的南京兵部尚书直接晋升为兵部尚书。
要知晓,虽然南京官职无论是待遇亦或者品秩都与北京的班子等同,但手中的权利却是天壤之变。
臣,多谢陛下。
就在所有人愣神的时候,一道喜出望外的惊呼声便是自乾清宫暖阁的角落处响起。
顺着声音望去,正是被朱由校单独下旨,有资格于乾清宫暖阁列席听政的王在晋。
王尚书,恭喜了。
闻声,反应过来的朝臣们纷纷向其拱手道贺,就连孙承宗也是一脸赞赏的点了点头。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自己的两位助手履历深厚,经验老道,但是平心而论,孙承宗并不认为阎鸣泰亦或者李春烨有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反倒是更为年轻些的王在晋能力出众。
前段时间于河套平原,全歼女真残余,顺利解决陕西民乱,便是最好不过的证明。
户部尚书毕自严整饬户部多年,功劳有目共睹,擢升东阁大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