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1/3)
她双手呈上,司马慧伸手过去还未接住,上方便有一只手取过拜帖,打开一观。
司马熹看了拜帖,见上面写着到访的时间、地点,末尾还落着军府和凯旋侯的两方印章,印文分别为“都尉薛氏之印”、以及“功冠三军凯旋侯宝印”。
时间居然就是明日。
她回头望向诸位族老,面色不由得沉淀下去。一众人前往议事堂商议,反而将司马慧甩在身后。两旁的侍从催促她跟上去,小女孩儿却道:“反正也并没有我的事,为什么我也要听?”说着便折回房间,并没有参与议事。
众人在堂中交流一番,确认田庄上的隐户已经转移至临近的郡县,并且与临近郡县的其他士族做好了交换协助掩藏的约定。而无法确定归属的土地也同样伪造了一批契约书——钦差据说是个年轻娘子,能有多少见地,能有什么本事?恐怕根本认不出真伪。
坞堡内的灯火至深夜方歇。
次日一早,整个坞堡便严阵以待,甚至还有族兵凌晨磨刀,为壮大声势——河内司马氏虽无反叛之心,但有时在起冲突之前,武力威慑也十足重要。
司马熹将族兵安排在四周,一个个身强体健、凶神恶煞,身上绑着皮甲、挎着砍刀。就这么整肃地等到日上三竿,在族兵部曲们皆腹中空空、忍饥挨饿时,土断钦差终于到了。
那是十分朴素的马车。
然而周围随行的人却跟“朴素”二字毫无关系。薛氏近卫都卸去伪装,披甲佩剑,一个个面色凛肃、目露寒光,靠近时刀柄与腰甲的碰撞声交错响起,冰冷得令人牙根发酸。
车帘打开,薛玉霄一身玄色便装走了下来。她面庞带笑,看上去亲切温柔,冲着在场唯一一个孩子开口道:“可是河南王当面?下官薛玉霄,奉旨检籍,前来与河内大族相商。”
司马氏的部曲看到钦差近卫,两相对比,相形见绌,一下子就蔫儿了。此前被主家嘱托的冲劲儿十分散了八分,只觉得这些军娘威风凛凛,剑上必然沾过鲜血,非族兵部曲所能抵抗。
薛玉霄曾随军府剿匪,战功卓著而封侯,如此情况也不算太过超出意料。司马熹面色不变,垂手拍了拍甥女的肩,代为答道:“原是钦差至此,我们恭候已久了。”
薛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