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一次解决才解决一万灾民的问题!太少了!(2/3)
不是庙会胜似庙会。
而且那热闹的场景已经连着好几天,不仅没有消散的迹象,反倒是越发的繁荣。
最明显的就是,秦淮河上的货船数量比平时增加了五六倍。
码头上卸货的工人都忙不过来,不少没有被安排在以工代赈名单里面的灾民。
在陈寒的安排下,到码头上卸货的不少。
粮食山一样地往京城里面运送。
各地的商船、货船日日夜夜不停歇地在河面上来往。
城门口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城里面大大小小的客栈、酒楼、茶馆、小吃店、勾栏院,座无虚席。
京城街道上的人流量都要比平时多上五六倍。
热闹的就如同过年一样。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兴隆号的商铺一天的营业额居然达到了三百贯之多。
乐得林德贵这样的大买卖人都是屁颠屁颠的。
而这次参与到募捐仪式的买卖人也终于是相信,陈寒没有骗他们,在这个地方,真的能够挣到大钱。
商务司衙门二楼。
陈寒站在二楼的阳台上能够看到下面的盛况。
他自己在看到这种情况也有点吃惊。
大明的商业潜力真是太大了。
只要适量地引导这些买卖人就自己汇聚。
而且做得还是这样的出彩。
边上夏荷和冬雪,以及陈寒在灾民当中发展的三名得力干将骆秉堂、李少尧、张敬斋正在汇报工作。
他们都是陕甘的秀才,饱读诗书,而且为人忠厚老实。
最重要的是于数算一道,颇有天赋,于是被陈寒收纳在身边成为幕僚。
夏荷回报的还是灾民这次安置问题。
“公子,根据您的安排从本月的初七接到第一批官员捐赠的三十万贯钱财开始,我们已经安排三千二百一十六人于城外修建木屋;”
“两千一百二十人于秦淮河上修建工厂;”
“四千五百人在城中修建功德楼。”
“一千三百人在码头上卸货;”
“三百二十二人在城中做小买卖。”
“五千三百人在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