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脱胎玉(3/4)
一旁的阿依慕开始还有点嫌弃他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但看着看着还觉得挺可爱。
唐师傅看着他这幅惊讶的表情,也是笑呵呵的,随后看向杨朝明“你是他老师,你来跟他说说。”
杨朝明咳嗽一声道“脱胎玉,这名字其实出自屈原的一句诗:脱胎玉质独一品,时遇诸君高洁缘。本意是说玉的品质寓意好,但也要佩戴在君子的身上才能得以彰显。
不过到今天,后半句已经被忽略,所有人都只关注第一句:脱胎玉质独一品。意思:所有玉中,脱胎玉是独一档,世间第一!”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话放在时间万事万物,大致都能适用,没谁敢说什么是绝对第一。但现在这种玉居然敢说世间第一,这到底是什么来路,这么霸气!
“脱胎玉并不是指的某一种玉。而是要求一块上等软玉,陪葬入土,通过吸收尸体的血气,形成血沁,然后再次出土,被人收藏把玩,吸收活人气息。
过上个百年,再次入土,出土,把玩。重复这个过程,至少三次,每次的循环至少百年以上,最后形成的玉必须与血沁完美融合才算是真正得脱胎玉!”
杨朝明的叙述,让齐鸣听的嘴角直抽抽。看着简单,埋了挖,再埋再挖,但这难度可不得了。
地下的环境可是极其的复杂,哪怕皇帝墓葬,坍塌进水那都是司空见惯的。而软玉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纤维状结构,极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华夏南方潮湿多雨,土层下积水情况特别严重,所以南方出土的玉器就会有水锈。华夏北方,气候干燥,墓葬大多是干坑,出土玉器颜色大多发黄,被叫做土沁色。
如果玉器正好贴着铜器铁器,金属的锈气也容易进到玉里。
所以想要形成脱胎玉,玉质本身,墓葬环境,入土时间,出土时间,缺一不可,真可以说既看天时,也看地利,关键还得反复至少3次这种完美情况。
齐鸣光想想就头晕,忍不住感慨道“这条件,这么苛刻,我感觉比中大乐透都难啊!”
杨朝明抚摸着这玉蝉,感慨应和“所以它比大乐透的奖金都要贵。《清史》记载,慈禧当年有一块脱胎玉,她视为珍宝。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离京城就带着它,后来在路上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