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阎应元的手段(一)(2/3)
革,且顺利在朝堂上通过了,让三人立刻看到了,大明朝不是完全看不到希望,而是已经看到希望了。
只要这些改革真能推行下去,大明朝必能起死回生,再造辉煌。
当今皇上经历过京师失陷之后,已经完全让人看不透了,显出了不少让人钦佩的明君之象。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丝毫投降流寇的想法。
难道学高杰弃城而逃?
但那如何对得起萧县百姓,对得起皇上?
他们三个据说可是皇上亲自下旨到吏部,将他们晋升并调到萧县来的。
原先他们三个资历最老的,也只是已经当过一任江阴典史的阎应元,其次是接替阎应元的江阴新典史陈明遇,但典史只不过是没品的官职,连九品都不是,冯厚敦,更只是一介训导。
而皇上一下子便将阎应元重新启用并直接升为了正七品县令,陈明遇升为正八品县丞,冯厚敦升为正九品主簿,皆是连升三级都不止。
他们不知道皇上这么做有什么含义,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厚恩!
陈明遇与冯厚敦都极为信服阎应元,他们一起看向阎应元,意思便是要阎应元来决定,无论如何决定,他们都将跟随。
只见阎应元豁的一下起身,正色凛然的道:“我等身为朝廷命官,萧县百姓的父母官,岂能弃萧县百姓而逃?况且区区流寇罢了,我等有城池在手,并非没有挡住的可能!”
“大人认为应该如何做?”冯厚敦问道。
“很简单,只要有粮有兵,只需四五千人,我便能守住萧县不失!”阎应元充满了自信的笑着说道。
只是说出来,那很轻巧,可要做到这两点,却是最难的。
哪来的四五千兵?要知道整个萧县男女老少加在一起才只不过两万多人,五个出一个才勉强有四五千人,但那可能吗?而且又哪来的足够四五千兵吃的粮?天上掉下来吗?
陈明遇和冯厚敦相视一眼,都无能为力。
然而,两人却见阎应元脸上自信的笑容未消,顿时神色一振。
“大人,难道你有法子?”陈明遇瞪着眼睛,明显透着不太相信。
“不难!”阎应元说这两个字的语气斩钉截铁,他对陈明遇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