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多尔衮的执念(1/3)
训练过程中肯定有损坏的,出征打仗过程中,也不可能不多带一些新枪随时替换,那么就应该至少生产两万支,四个月时间都难以完成。
“最好增加到每日二百二十支以上,三个月内完成两万支的生产。”朱由简提出要求道。
“皇上,这样的话,便要再次征召一千多名工匠,火器司的容量已经到极限了,需要另行扩建。”宋应星回答道。
现在火器司已经有八千多名工匠,其中制造大炮的四千多名,制造弹药的六百多名,准备用来制造燧发枪的三千多名。
大致就是二十一名工匠,一天能产一支燧发枪。
别以为这样很慢,要知道这个时代可没有各种大型机械,燧发枪的每一个部件从熔铁到浇铸、打磨、组装,都得纯手工运作,二十一名工匠就能做到每天生产一支,已经是流水线式生产提高了效率的缘故了,按照以前,三十名工匠也未必做得到。
扩建火器司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银子,增加一千多名工匠,每个月也要多近万两的开销。
“那就扩建,大炮生产可以先减半,把工匠调来生产燧发枪,着重保证燧发枪的生产。另外,给水师的大炮先停下来,把新军需要用的大炮先生产出来。”朱由简想了想说道。
生产大炮的工匠四千多名,每个月能产二十门三千五百斤级红衣大炮,八十门三百斤级到一千三百斤级佛朗机炮,总计就是一个月一百门。
“新军需要的大炮以在外野战为主,能打一千五百米即可,尽量越轻越好,你回去与造炮工匠商议一下,看看多少斤级合适。”
“臣遵旨。”
次日,宋应星便将商议好的性能参数报了上来。
以火器司现在的造炮技术,基本上一千一百多斤重量的大炮,就能做到一千五百米射程。
朱由简将这一级大炮命名为‘威武将军炮’,做为新军第一批制式大炮,准备先生产六十门,每个旅配备三十门,基本上四十天左右就能全部生产出来。
另外还有一点,大炮用在野战直接轰击敌军人群,开花弹的效果远好于实心弹,因此弹药产能也大部分倾向开花弹。
江南金陵的大明这边。
朱由简在收复徐州城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