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工业大明(3/5)
能只在大明境内贩卖,出口到海外才是重点。
自崇祯二十年六月开始,大明水师的船队再去南洋各国运粮,便不再只是带着金银瓷器茶叶等物去换,而是带上了一船又一船的布匹。
一个纺织厂一天生产的布匹就能换回一船的粮食。
因为崇祯十九年下半年,红薯大规模推广种植后,显现出超大产量,今年百姓自发更大规模种植。
红薯还有一点好,那就是抗旱,旱地也能随便种植,以前许多无法种植粮食的土地,种上红薯之后,也能有巨大产量。
崇祯二十年夏季,对比崇祯十九年夏季,粮食产量几乎直接原地翻一倍。
海外运回来的粮食,加上崇祯二十年夏粮收获的粮食,开封战场前线二十万大军,不仅不缺粮,甚至将士们顿顿都能吃到撑。
相比较大明军队,黄河解冻之后,大明水师再次控制开封段黄河,导致清军粮草只能绕从潼关渡河,再走洛阳送往开封前线。
并且,大清占据的土地,如山东、山西、陕西、北直隶等地,都是连年战乱,人口凋敝,粮食产量并不多,以至于自崇祯二十年二月开始,清军粮草便愈发供应不足,导致清军士气愈发低落。
对峙到崇祯二十年六月底的时候,清军满八旗骑兵又伤亡了四千多骑,前后折损接近一万五千骑,清军总数更是从十八万出头,继续减少到仅有十七万左右,这还是大清朝廷几次补充的结果。
而大明这边,明军总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二月时的二十万人,又增加到了二十一万人。
明军拥有的大炮数量,同样从原本不到三百门,增加到三百七十门。
与明军相反,清军大炮从刚开始的二百二十一门,现在只剩一百三十门左右,同样也是大清朝廷几次补充才有的数量。
此消彼长,七月初,多尔衮终于下令退兵。
明军缺少战马,无法趁着清军退兵,而追杀上去扩大战果。
不过,一场前后对峙长达一年,双方前期出兵与中后期不断补充兵员,加在一起超过五十万大军的大会战的胜利,也不可能仅仅只是简单的守住开封府城。
明军乘胜,趁着清军士气低落,明军士气爆棚,进兵洛阳,经过六天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