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父杨骏独秉政(1/2)
散骑侍郎何攀说道:“帝在东宫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现在承袭了大业,颁发赏赐、封爵,比起革命之初更为优越,轻重不相符合。大晋王朝的命运是无穷无尽的,制度应当流传到后代,如果每个人都必定能得到封爵,那么数个世代之后,除了公卿之外,恐怕没有其他人了,这未免不是好事吧?”骏没有听从建议。自以为太傅、大都督,手持黄钺,掌管朝政,百官都听从他的命令。傅咸对骏说:“愚弱不能长久。现在上皇陛下谦逊退位,将政务委托给你,但天下并不以为善,是担心明公还不够合适。周公是伟大圣人,仍然受到流言蜚语,更何况现在不是成王时期呢?进退的时机,明公应当仔细考虑。”但杨骏不听从。杨济听说后,送了一封信给傅咸,信中说:“俗话说:’生子痴,了官事。‘官事还未完成呢。”傅咸回信说:“卫公曾有言,酒色能够杀人,比作武断还要可怕。沉迷于酒色而死,人们并不会怀悔。那些因为直言而遭到逆意的人,往往是因为纠正偏差过正,或者不够忠诚,又希望以严厉取得声望,结果导致别人的恼怒。岂有说忠诚越发显露出来反而会引起怨恨、不满的呢?济接到信后沉默不语。
另外,杨骏见贾后威势凶悍,具有很多权略,对她心存忌惮。于是他任命外甥段广管理机密,张劭负责禁军,凡有诏令都要在帝前审核完,再呈给太后,然后才能实行。当时担任冯翊太守的孙楚对骏说:“明公作为外戚担任伊、霍之职,却不与宗室一起参与国家重要决策,灾祸将无日而至。”骏依然不听从。骏的姑表兄宏训和少府蒯钦多次因直言得罪了骏,人们都为之感到惧怕。钦说:“杨文长虽然暗昧,但也知道没有罪不可杀的人,他只不过疏远了我,只要我能疏远得够及时,就能免于灾祸,否则将与我同族一起受害。”杨骏听说东部的王彰贤,便派人去匈奴辟王彰为司马。使者去了,王彰听说后逃走了,不接受任命。他的友人感到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彰回答说:“从古至今,一姓之中有两个夫人,鲜有不败的。何况杨太傅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独揽权柄任意妄为呢?我已远渡海洋以避之,仍然担心会遭受祸害,如何应对受其辟选呢?而且武帝不是为了国家大计,继承者既无法胜任,再由他人接任也并非合适,乱世在等待着呢。”
八月,广陵王司马遹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