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东行日记(二)(2/3)
并没有什么兴趣,但这些斗争不可避免的会波及到我们这些旅居大熙的外邦人,守旧势力希望断绝海外大庄园的粮食和廉价原料的输入、遏制愈演愈烈的田土和粮食贬值,为此正在议会中推动《谷物法案》,希望以高昂的关税来遏制海外粮食的进口。
但他们显然并不仅仅想要抵制海外粮食的输入,他们想要的是闭关锁国、维护中土正在崩解的自耕自销的小农经济形态,若真要闭关锁国,我们这些外邦人必然是要被驱赶出大熙帝国的。
坦诚的说,我已经在渐渐习惯在广州的生活,穿着长袍、束着头发,和当地人一起在茶楼里吃着早茶,用着毛笔和宣纸、住着木制的中式小楼和花园,广州大学堂里教授的薪水,足够我过上体面的生活,更别说我改编的《俄狄浦斯王》的戏剧这段时间正在广州梨园里热映,每月都有可观的分红和稿费。
只是当地人对这种西式戏剧似乎并不感兴趣,大多还是旅居广州的西方人成群结队的去观看,好在广州作为大熙帝国最早开港的城市,生活着将近十万的外邦人,占据了广州人口的十分之一,让我的第一部戏剧拥有充足的观众。
当然,这部以法国王室为背景创造的戏剧最火爆的地方还是在欧洲,年初卡普顿船长回到广州时给我带来了消息,欧洲已经有不少剧院在演出我的戏剧,法国王室对此很是恼火,有贵族声称“哪怕远渡重洋也要将伏尔泰投入巴士底狱中”。
他们现在还以为伏尔泰这个笔名是一个人,但终归会查到我的头上来的,若是大熙帝国将我们这些外邦人驱逐回国,我恐怕是免不了去巴士底狱中住上一段时间了。
虽然我的戏剧又一次给我在法国带来了麻烦,但在大熙帝国,却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我因此而结识了几位大熙帝国的学者和官员,或者说大熙帝国的官员本身也是富有学识的学者,他们的官员大多要通过考试选拔,即便是贵族和皇室成员也不例外,而不像欧洲,只有贵族能够充当官吏。
李先高,希望我没有用法语写错他的名字,他是长沙大学堂的祭酒,来广州大学堂交流时看了我的戏剧,与我交换了礼物,至今还有书信往来,他是大熙帝国经世学派的传人,经世学派中细分了很多派别,我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位李先高先生,传承的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