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改善(5/5)
曲折的林中小路,合适的位置安置长凳和垃圾桶。 最大的工程,便是建吊桥连接村子这边与大河对岸的竹山,得先在村子这边建一座高高的水泥塔,然后再建吊桥连接两头。竹山上,建水泥台阶山路、山顶观景台、有些路段比较危险,还需要设立围栏 后山的老祠堂暂时还不动。种树、种花这个时节也不合适,只看准了地方,统计了需要的数量,等过了年之后再开始动土。 文主任、刘姐等天天忙着各处跑,看着村里一天一个变样,大家心里都十分高兴。 建设的过程,也是收获信心的过程。 沈小霞和文主任去了一趟县里,见了周副县长,详细的介绍了老祠堂。 沈小霞还将在老祠堂拍摄的照片一一翻给周副县长看。 “老祠堂有上百年的历史,如果就这么没了,那真的是太可惜了啊!而且,村里这不是在发展乡村旅游吗?这算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人文景点,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啊!”
周副县长点点头“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沈小霞他们的准备工作做的很详尽细致,老祠堂该如何修一条一条列得也十分清楚。 石鼓、石兽、石灯座、屋顶的兽首瓦当、廊下、窗户、隔断的雕花纹、三进院子房屋的还原修护 尤其是那些雕刻,非常精美,非常繁复,但是,雕工肯定也非常费钱。 这一项大工程做下来,没有大几十万肯定不行。 县里的财政也都是有数的,修祠堂这种事算是例外,归在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下,倒是能拨部分款,但恐怕也给不了全部。 而且,今年也不行了,今年已经过半,财政各项款项都已经有了规划计划,最早也得等明年。 但这话周副县长没有直接跟沈小霞说。 小姑娘做事很认真,他不想打击她的积极性。 再有就是,回头他们领导班子几个人可以坐一起商量商量这事儿,看看今年能不能挤出一笔钱,稍微改善改善也好啊。 这上百年的祠堂,的确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加分项,值得保护。 “这样,你们把资料先放下,小沈你把老祠堂的照片都发给我,我们回头先商量商量再给你们答复!”
沈小霞和文主任本来就没打算第一次来就有结果,当下答应下来,拜托了周副县长便告辞了。 离开之后,文主任抹了把汗叹气道:“沈书记啊,这个事像是不好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