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匪夷所思(4/4)
算。可明老太知道,二堂叔能帮一时,却帮不了一世,所以她很快物色了一位适合入赘的少年——父母双亡的远房侄孙。他叫章道明,在双亲离世后,靠着亲戚与邻里的帮衬才勉强糊口,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不过,即便生活窘迫,还是没有磨灭他上进的心,只是时运不济,落榜三次。得知他的情况后,明老太觉得这样一个落魄却上进的孩子正适合招来做明雪的夫君,遂与其家中的叔伯商议一番后,又征得了他本人的意愿,这才定下此事。明雪没有意见,对这个长相清秀的远房表兄也不反感,于是亲授他花灯手艺与经营花灯之道。但在此之前,她向章道明详细讲述了关于花灯的历史。“花灯的出现,得益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随着朝代更迭,百姓开始用动植物或矿物的油蜡来作采光照明之物。《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由此可见,周朝便有了烛灯。等到战国时,关乎灯的记录可从屈原《楚辞》中找到,‘兰膏明烛华铜错’便是当时的灯。”
“汉代时,铜灯制作已入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而唐朝元宵放灯的习惯,催生出了灯市。有了‘市’,便有了买卖,从而有了我们这群花灯手艺人。”
“‘花灯明’最早出现,正是盛唐时期,虽然远在京城以外,但每到元宵佳节,叙州府亦是百灯齐亮,所以,我们这里的灯市在那时初见雏形。”
“来到宋代以后,花灯发展更甚,样式变化万千,《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而我们‘花灯明’也制作出了一款经久不衰的花灯,名为‘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
看到这四个字,明亭一怔,猛然意识到什么。咚咚咚——正在此时,房门被敲响,她的思路骤被打断,小心把那片树叶夹到这一页后,就起身去开门了。“辛苦你了,我的家妹儿…檀朗?”
看到门外之人,明亭一脸惊诧。檀朗举起手里的打包袋,一本正经地对她说:“明女士,你点的外卖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