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集思广益(1/4)
第一次参加灯会展示的‘天上宫阙’就是那种类型。”
“是呀!你不说,我差点都忘了,挺久远的。”
明丁丁感慨万千。“所以,明氏彩灯从古至今,材料选择上从燃油到灯源,灯面从铜制到现代工艺的玻纤,中间还采用过瓷器、珐琅、绢纱等等,骨架则从竹编到细木,再到钢丝。”
檀朗总结道。“对对!基本就是这种演变。”
明丁丁点头。黄强突然举手,“我还知道有石灯,被挖出来的石臼形灯算是我们国内最早出现的灯具,好像在战国时期吧。”
“又多了一种原材料。”
孙世茂接话。李远跟着说:“这么一看,古人在制灯上的花样,不比我们现代人少嘛。”
明亭说:“古人基本是就地选材,竹子多的地方,就拿竹子来编,产瓷器,就以瓷器制灯。”
“那我们有什么?”
李远问。“竹林。”
明亭和明丁丁异口同声。父女俩随即看向彼此,明亭先开口:“爸,我们老家的竹林还在?”
明丁丁点头道:“应该在,但现在长势如何,我就不清楚了。”
檀朗说:“选钢丝做骨架,是因为身边没有现成的竹子,而上游链则可提供钢丝,虽然向我们提供钢丝的上家还比较稳定,但万一再出现像林总那种情况,我们又会很被动。”
“是呀…制作彩灯,钢丝也是一个大消耗。”
明丁丁蹙眉点头。明亭接着说:“现在,我们的灯源和玻璃材料都被人拿捏着,灯源的问题之前说过,正在解决,至于玻璃材料,我们要不要效仿古人,换成成本更低,或者取材更容易的?”
“上次不是说换成废弃药瓶、针管吗?”
黄强问。明亭点头,“但别只盯着这一种,你看古人制灯什么都在试。”
“石头吗?工地一大堆。”
黄强打趣。李远觑着他笑问:“你会石雕吗?”
“不会!”
黄强旋即摇头,“剪纸还行,雕刻不行。”
明亭对众人说:“我们把思路打开些,你们都是一身本事的灯匠,只要觉得能做彩灯的材料或方法,都可以试试,别局限在固有的思维和经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