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 章 未命名草稿(1/5)
正当石磊在后方努力学习的时候,敌后的八路军终于搞起了大动作,以前都是小鬼子发动扫荡,结果后面发现扫荡除了烧杀抢掠以外,很难消灭掉八路主力,而且自身的伤亡也不小。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正太铁路是日军施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在铁路沿线大小城镇、车站和桥梁、隧道附近,均筑有坚固据点,各以数十至数百人的兵力守备,并派装甲火车巡逻。铁路两侧10至15公里的要点,筑有一线外围据点。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在华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使日军“囚笼政策”得以趁机推行,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直到冈村宁次上台之后,展开了新一轮的扫荡,同时修建了许多的炮楼与封锁线,炮楼建在交通要道上,这就是所谓的囚笼政策,一开始八路军各部并没有重视这些问题,只当小鬼子为了巩固大后方而建立的。
可随着大量炮楼碉堡铁丝网的层层阻隔,八路军总部也意识到的了问题的严重性,小鬼子对根据地的封锁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严格控制根据地内的那种生活物资。
比如食盐,布匹,棉花等等,有些根据地已经被分割成无数块,甚至已经被小鬼子彻底阻隔,相当于小鬼子双手已经掐住了脖子,马上就能致我们于死地。
最后总部发起了破袭战,目的就是破坏小鬼子公路网铁路网,火车站,桥梁,拆除火车铁轨,打破小鬼子的铁壁合围,彻底粉碎小鬼子的囚笼政策。
当在革命圣地的石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从报纸上看到的,这场破袭战被命名为百团大战,动用的兵力超过了二十万,小鬼子的兵力更多,但是处处被动挨打。
对此,石磊早已经预料到了,毕竟在新一团的时候,小鬼子的碉堡炮楼铁丝网已经有分割根据地的趋势,要不然李云龙也不会那么不安分,部队新兵多的情况下依然四处出击捞好处。
弄武器弄物资是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