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航海路上(十五)(3/4)
鱼,于是农民随时可以坐地涨价,十几斤鱼换一斤粮很常见,人总是要主食的。
可这个部落没有种植,他们的人口也不够支撑他们既赶海又种地。
向玉说:“我看过她们搜集的根茎,大部分是芋头,虽然和我们的芋头看着似乎有不同,但切开后都是相似的。”
野生芋头,小的有些可怜。
李老师想了想,他小声说:“你以为他们不会交易,但……有时候也不必交易。”
向玉恍然:“抢劫?”
李老师:“他们猎手身上的伤,许多都是锐器造成的,我看不出来是石器还是青铜器,不过我认为,如果这里有青铜器,那么这个部落大概率也会拥有一两件,他们自己就算不会造,那也可以抢,所以他们大概常常和内陆人爆发冲突,可看他们的生存方式,唯一爆发冲突的途径,就是他们主动去接触内陆人。”
至于怎么接触的,向玉和李老师都很清楚。
不过他们都对这个部落的形式没有什么抵触,自然了,对汉人来说,这种掠夺是不符合道德的,宋人王庭这些年就是被儒生忽悠瘸了——所谓王道,自然是避免冲突,以礼仪道德服人,这是三代遗留至今的美德。
但,向玉和李老师都不是儒生,他们也比儒生更加务实。
所谓的王道,看似温情脉脉,实际也建立在统治者有足够的军力去控制自己的领土,能够在领土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公共服务,没有军力,无法控制,那么王道就是无根止水,甚至还不如霸道,起码霸道还能一条腿走路,而没有军力无法控制领土的王道,两条腿都废了,还能怎么走?
宋国的两条腿很早之前就废了,大城镇醉生梦死,但无法控制更广大的乡村,制度和公共服务无法落地,而军队也随着商业的发达逐渐衰落,所谓自废武功,宋国如今才尝到恶果。
这世上若有一个能左右国力的神,那么这个神一定是位凶猛的战神。
三代的强盛,难道真的靠得是什么礼仪道德吗?恐怕是那盛放着敌人头颅的青铜鼎。
而原始的部落,他们无法看透强盛的秘密,只能用尽办法讨好这位神祗。
神也确实给予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只要他们能在抢掠中一次次成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