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鲸吞河洛(4)演化(2/4)
就是炎国的囊中之物,二是要让他们继续耕地。
总之,经过两次大的扩张,炎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8w,这个是河洛吸收了5w,炎国本土吸收了2w左右。
由于当前的承载力不足,所以炎国将河洛城的5w人迁出了2w到了炎国本土。
这些人也使得炎国的本土人口直接达到了3w,整个炎国的各部门基本上都达到了爆满状态。
如果能够吸收掉这些人口,整个炎国的生产力会更上一层楼。
·········
在河洛城如火如荼的建设途中,整个洛河河谷的市场也逐渐形成了,经过各种货币手段、贸易手段,炎国的商品直接到了整个河洛。
通过商品的交易,炎国逐渐获得了大量的劳动力,矿产资源,粮食等各种基础的资源,而随着河洛城的建立,未来的炎国会加大对市场的培养力度,通过以国家为主的资本输出(也就是在各国投资建厂)来培养当地的市场。
以此来达到整个河洛地区生产力飞跃的目的。
现在,在炎国的刺激下,整个河洛地区开始了大基建,以河洛城为中心的各条道路被修建了出来,经过基建带来的就业吸引,形成了强大的内需(也就是通过基建招人给别人发钱)。
从而使整个洛河河谷地区的人民更加的富裕富足,对炎国商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这在经济上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这里就又不得不再解释一下了,为啥要给洛河河谷地区的人民发钱。
首先,要放大格局,现在的洛河河谷的人民虽然不是由炎国直接控制的,但是未来绝对是,所以对自己的人民好一点也未尝不可。
其次,这是双赢的局面,这就像是我国现在的一带一路一样,通过对周边国家的市场培养,既释放了炎国现在的过剩产能(也就是当前的铁器、衣服、家具等生产过多了卖不出去),也可以加强对整个河洛地区的影响力,达到经济控制的目的。
最后,可以考虑一下英国对待殖民地的模式,就是通过培养殖民地来达到自己商品输出的目的。
只不过炎国的模式和英国有本质上的不同,炎国是把整个洛河河谷地区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的,而不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