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巍峨九山,共铸中原辉煌文章(2/4)
注入大陆,形成九条逆流河,最终汇入大海。嶓冢山道路引导着瀁水,向东流去,形成汉水,又东流成为苍浪之水,经过三澨山,注入大别山,南流入江,再东汇泽形成彭蠡湖,继续向东形成北江,最终注入大海。沇水道路从桐柏山起源,向东会合泗河和沂河,继续向东注入大海。渭水从鸟鼠同穴山流出,向东会合沣河,再向东北流入泾河,经过漆河和沮河,最终注入黄河。雒水从熊耳山发源,向东北会合瀍河和涧河,再向东会合伊河,东北注入黄河。
于是九州彼此相通,四奥山脉居住其中,九山各自旅行,九川涤清大地,九泽已经被围起。四海相汇于一处。六府国家得以修缮,各土地互通有序。财赋得以合理配置,三壤土地各自有其赋税。天子赐予土地以姓氏:“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天子之国外五百里处,地方居民服从国家政权:百里内缴纳裛,二百里则纳铚,三百里则纳秸服,四百里则纳粟,五百里则纳米。距离甸服五百里之外,地方居民为侯服:百里采集,二百里任为国家,三百里任为诸侯。距离侯服五百里之外,地方居民为绥服:三百里履行文教职责,二百里秉持武力维护。距离绥服五百里之外,地方居民为要服:三百里被称为夷族,二百里属于蔡国。距离要服五百里之外,地方居民为荒服:三百里为蛮族,二百里为流民。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北朔与南暨,声教传遍四海。于是帝赐予禹玄圭,以宣告天下成功。天下因此太平治理。
九川的交通河流连接了九州的各个地区,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格局。中原地区得以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禹治理水患的伟大成就得到天地赏识,太平盛世降临在中原大地。
15、智慧治国,禹皋陶共辅
皋陶在帝舜朝上述其治理之策,强调信任道德及明智辅助和谐。禹、伯夷与皋陶在帝面前共同讨论,皋陶继续叙述其思路:“首先要慎重修身,思考长远,恪守九族之序,明晰明翼,与亲近者近乎于远方。”禹赞美其观点,并称赞道:“正是如此。”皋陶则提出:“关键在于识人和安民。”禹表示:“是啊!只有帝这一点比较难做到。识人才能明智地管理官员;能安民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能够识人和善待人民,有何惧怕华而不实、巧言令色和谄媚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