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智慧与勇气:弘羊与卜式的治国传奇(3/4)
高去世后,子句卑继位。此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国北虞公,开启了晋国攻伐虢国的战争。句卑去世后,子去齐继位。去齐去世后,子寿梦继任。寿梦继位后,吴国开始变得更加强大,自称为王国。
自太伯建立吴国后,经过五代,才有周武王攻克殷,把他们后代分为两个:一个在中国就是虞国,一个在夷蛮地区就是吴国。经过十二代,晋国灭掉了中国的虞国。中国的虞国被灭掉后,夷蛮地区的吴国兴起。从太伯到寿梦,经过了十九代。
王寿梦二年,楚国有一个失意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将子反而归附晋国,他从晋国派到吴国,教吴国使用战车作战,让他的儿子成为吴国的使者,这样吴国开始与中国通好。吴国进攻楚国,十六年后,楚共王进攻吴国,到达衡山。
二十五年,王寿梦去世。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名叫诸樊,次子名叫馀祭,三子名叫馀眛,四子名叫季札。季札贤明,而寿梦想立他为吴国君主,季札让不可,于是寿梦继续立长子诸樊,摄行政事,担任国家的事务。
王诸樊一年,诸樊已经结束丧期,让位给季札。季札谢绝说:“曹宣公去世时,诸侯和曹人不公正对待曹君,原来要立子臧,而子臧放弃了,于是成就了曹君的事业,君子说『能守节了』。我是君王的义嗣,谁敢争夺君位!有国家,不是我一个人的节操。我虽然不才,但愿附从子臧的正义。”吴国人坚持立季札,季札却放弃了宫殿,回归田园耕作,于是住在外面。秋天,吴国进攻楚国,楚国击败了我们的军队。四年后,晋平公开始执政。
这篇文章讲述了吴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吴太伯一系列后代的统治历程。通过这个故事,我对吴国的成长和吴太伯的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吴太伯是周太王的儿子,他和弟弟仲雍在王季历的兄弟中独树一帜。太王想让季历和昌继位,于是太伯和仲雍决定离开荆蛮地区,以避开季历的竞争,他们剪发文身,表明自己不可用。最终,季历成为吴国的君主,取名王季,而昌成为文王。太伯则在离开荆蛮时自称句吴,荆蛮的人也纷纷归附他,建立了吴太伯的地位。
文章还记录了吴国一系列君主的继任,以及吴国与晋国、楚国之间的纷争和征战。尤其有趣的是申公巫臣的故事,在失意之中,他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