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礼法与权力斗争:鲁国历史上的变革与悲剧(2/4)
百姓都希望您登位,您就顺理成章地继位吧。我愿意为您杀掉子允,让您成为国君。”隐公说:“有先君的遗命。我因为子允年幼,所以代他执政。现在子允已经长大了,我正打算修建菟裘之地以便养老,将政权交给他。”挥担心子允得知此事后会反过来惩罚他,于是反过来向子允诬陷隐公说:“隐公想独揽大权,赶走您,您得多加小心。我愿意为您杀死隐公。”子允答应了。十一月,隐公祭祀钟巫,在社圃斋戒,住在蔿氏家中。公子挥派人杀死隐公于蔿氏家中,立子允为君,就是桓公。
这篇文章讲述了鲁国从武公到桓公时期的历史变迁。这段历史见证了礼法的衰落、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诸侯国的背叛。故事以鲁国历代国君的更迭为线索,揭示了礼法在统治者心中地位的沦丧,以及由此导致的王朝衰败和社会动荡。
武公时期,周宣王偏爱少子戏,欲立他为鲁国太子。然而,樊仲山父深知废长立幼不合礼法,劝谏宣王三思。遗憾的是,宣王并未听从劝告,最终导致鲁国内乱。懿公九年,懿公被其兄括的儿子伯御与鲁国人合力杀害,礼法再次受到践踏。周宣王伐鲁,杀死伯御,欲立遵循礼法的公子为君,却未料诸侯多数背叛周王命,礼法愈发得不到尊重。
随着孝公、惠公、隐公、桓公等历代国君的更迭,鲁国内乱不断,国家政治动荡,百姓苦不堪言。在此过程中,秦国开始崛起,成为诸侯国中的一股强大势力。而晋国则陷入杀君篡位的恶性循环,国家政治风气日益败坏。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封建社会礼法的崩溃,还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现实。
230、礼法与权力斗争:鲁国历史上的变革与悲剧
桓公元年,郑国用璧玉交换天子的许田。二年,将宋国的贿赂之鼎放入太庙,君子讥讽此事。
三年,派遣挥到齐国迎接妻子为夫人。六年,夫人生下儿子,与桓公同一天生日,所以取名为同。同长大后,被立为太子。
十六年,在曹国会盟,讨伐郑国,进入厉公。
十八年春天,鲁公准备出行,于是与夫人一起去齐国。申繻劝谏阻止,鲁公不听,于是前往齐国。齐襄公与鲁桓公夫人通奸。鲁公愤怒,夫人将此事告诉齐侯。夏天四月丙子日,齐襄公设宴款待鲁公,鲁公醉酒,让公子彭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