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卖香菜了,买牛也该提上日程?(3/3)
少成本,就是几个小孩在那瞎折腾弄的,竟然一天也能赚个200文。
感受到老太太的愉悦,八月就趁机带着她来到了一家布行,这里也有卖棉花的。
八月拉了拉王老太太的袄子:“奶,您看我们家的棉衣都不暖和了,我们买点棉花做点新衣服吧,过年看着喜庆,出去卖东西也干净一点。”
王老太太摸了摸自己的钱袋子,有点心疼,但确实八月说的也有道理,近来家里生活条件稍微好点,也不能一毛不拔。
于是算了算,家里老老小小一共有十七口人,得买20斤棉花,回去还不能全用新棉花做衣服,得把旧的洗洗晒晒,添点新的进去,增加保暖性。
咬咬牙,又买了一些布,十五文一米的粗布买了50米,九个大人每人四米,四个男孩每人35米,颜色分了灰、黑、青、紫几种,还给几个女孩子买了些绿色和红色的。
总共花出去二两银子,店小二眉开眼笑,送了各色丝线和一些碎布头。
肉痛归肉痛,刻在骨子里的买买买的特性,又让王老太太有种莫名的快感。
几人采购完,又回到酸辣粉摊,铁板豆腐和香菜已经卖完了,酸辣粉也就剩一点点。
几个人等了一会儿,东西都卖完就收拾收拾,打算回家。
摆摊的用具,再加上今天采购的棉花和布料,摞了满满的一车,八月乘机道:“奶,咱家的生意要做大的话,必须得买牛了。”
“啊?”猝不及防的王老太太被“买牛”两个字惊到了,毕竟没敢想过。
“奶,您想想,我们买了牛,拉车的事情就不用大伯三叔费力气了,来回也可以快一点,回去还可以帮我爹做粉,加大生产量,甚至还可以到县里去摆摊。”
八月摆出一副你自己想想看的样子,一步一步利诱王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