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3)
,各种贸易也不多,似乎只能收农业的税来凑个数,要不国家运转都有问题,至于收税后粮食不够吃的问题,那也和亩产量低以及地少都有关系,如果农具有改进,多一点牛马,那种地效率会大大提高。
不过总的来说农民真的太苦了,等哪天国家经济好起来,如果他能说的上话的话,一定建议降低农业税,尽量让种地的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在户部的这两个月,郑文青觉得自己有很多感触,有很多内容想写,以前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次不是,这次是迫不及待的想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让上层的人能了解,能支持,亦能实现。
但他想写的太多,在一个报告里是不可能表达完整的,最后和郑云鹤商量了一下,决定让郑云鹤先将最重要的写上去,那就是经济问题。
建议和外邦开放部分贸易往来,派人出使,从各地寻找农作物种子回来试种,并在各地建立农业研究基地,去开发更适合当地耕种的方式及作物,以提高农业产出。
同时鼓励大家开荒,可将原开荒田地三年不收税提高为五年,五年以后税收逐年增加,再用三年时间逐渐增加到和其他田地同税,以期能增加大家的积极性等等。
虽然短期内看着是少收税吃亏了,但是只要开发的地越多,粮食供应就越充足,长此以往对社会发展都是一个极大的贡献。
然后郑文青自己写了一个关于长城的设想,再加一个关于改善运河线路的可行性。
他想着目前边城人少的原因一是打仗死的太多,二是不安稳,所以能走的都不愿意留,如果能修个长城的话,安全性有了保障,大家自然愿意在此处繁衍生息,保住了男人,边城的军户数量自然能成指数增长。
至于运河线路,他曾经研究过地图,有几个地方需要连通一下,还有几个地方弯弯绕绕太多,最好能拉直,会节省下很多运输时间,也能让那些有保质期的东西能快速运输,于国于民都有利,唯一的坏处就是得花钱。
其实他还有一个想写,那就是官员的俸禄,他觉得官员发钱发粮,工资都还不低,除此之外还有田地免税额度,和贫民百姓比起来简直天上地下,怪不得所有人都挤破脑袋想当官。
但这话他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