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她哥的名声(2/3)
么回来了?”还回来的这么早,在蒋承安这里做饭。
“哥,你们先坐会儿吧,吃饭的时候我再和你说。”何雨水拿着锅铲对着他挥了挥。
“行。”
何雨柱本来想要走过去,接替何雨水做饭,但是想到还要和蒋承安商量食堂的事情,停下脚步和蒋承安在桌边坐下。
“我今天去朋友的仓库一趟,将事情告诉他一声。”蒋承安回了一句,低头继续看单子。
近万人的轧钢厂,男工多,女工少。
重体力的工人一个月最多有四十三斤的粮食配额,少的也能有将近三十斤,平均下来每人每月要消耗三十多斤的粮食。
也就是说,除了早饭,中午和晚上两顿饭,轧钢厂一天就需要消耗近万斤的粮食。
按照现在百分之四十的细粮标准来算,需要四千斤面粉,和六千斤玉米面。
虽然听起来很多,但是人在油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条件下,这些粮食也是不够吃的,就算吃饭的时候感觉已经吃饱,很快就会饿。
蒋承安听他爸说过,以前当泥瓦匠给别人家干活的时候,吃面条都是用盆装,那都已经是八九十年代的事情,更何况物资更加紧缺的六十年代。
蔬菜比粮食的需求量更大一些,菜不需要粮票,多吃些菜还能少吃些粮食。
至于肉,就算何雨柱知道蒋承安有关系,他也没敢多写,只按照最低标准写了一百到二百斤,最好是白肉能炼油。
就算菜里没有肉,有些油水也是好的。
前几年三年灾害刚刚过去的时候,人都没粮食吃,更别说搞养殖,全国都缺肉。
四九城做为首都都吃不到鲜肉,只有罐头,就算这样,平均每人每年都吃不上一斤肉。
再分摊下来,每个月不到一两肉,吃饭能有点油水就不错了。
蒋承安觉得幸亏他没穿到几年前,要不然就算有系统,恐怕也没法过好日子。
“食堂一天这些油就够了?”
蒋承安记得他穿越前,他家吃的油,都是他妈每年秋天去农村亲戚家买的。
农村自家种花生现榨的花生油,每年要买上一百多斤,他们家和他姐家五口人吃。
“哪能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