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塞外的规矩(上)(2/3)
哦,这么多人怎么吃?”
“北面有个湖,也有河,打猎,捉鱼,以鞑靼人的名义买粮,以边军的名义买羊。”
“这么多人,差价可以补起来?”
“不能!西寨调运一部分。”
“西寨哪来的?”
“山西平阳府有一个粮商叫亢嗣鼎,还有一部分来自代王和几位郡王的田庄,他又吃不了,没人吃都发霉了。”
大明朝边军和各镇营兵的粮草由粮商提供,但他们不出银子,而是出盐引。大明朝独特的养军传统,既节省运费,也节省消耗,自然也造成商人左右割两茬。
这是没办法的事,朝廷若送粮草,靡费惊人,完全不可能。
孙传庭还真知道亢嗣鼎,得益于以粮换盐引的制度,晋陕商人有地理乡亲优势,他们基本都是粮商起家。
亢家可以说是山西最大的粮商,万历年就号称亢百万,不是银子,是地,不仅自己卖粮,还转卖中原各个藩王和江南的粮食,据说山西边军六成粮草是亢氏供应。
孙传庭对此不置可否,亢氏若不提供还有别人,反正也是为朱鼎顺存钱,边军就算饿死也不能影响大佬们发财,一边想一边慢慢靠近冶炼场地仔细观察起来。
他在这边看工坊,朱鼎顺在山顶看工坊的产品。
老实说,只要有粮,大明朝现在做任何事都能迅速扩张,有人、有技术、有资源,社会没有经历战争破坏,很乱但没有崩溃,只不过处于萧条阶段。
塞外完全是朱鼎顺压着发展,敞开肚子吸纳人口,三寨不用一月就能跑来十万人,然后大伙一起玩玩。
大明朝最大的问题是资源调动卡住了,权力分配出了问题,阶级固化、贫富两极、土地兼并、气候突变、外有强敌,朝代轮回的征兆统统都出现了。
石桌上放着三支燧发铳、两支手铳,朱鼎顺一一检查工艺,这玩意没有技术上的跨代,大明叫掣电铳,匠作所核心工匠几乎都会制作,但他们制作的掣电铳枪管又短又粗,偏向霰弹枪方向,射程三十步,差不多五十米,再远一点皮甲都穿不透,边军当然不喜欢。
“少爷,按您的要求,加长枪管到四尺,使用铅弹,八十步可穿板甲,崽子们若有这玩意,十万边军可定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