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南华的黄金时代第1更(4/5)
首次突破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南华主动在欧洲各国聘请的各方面专家以及技术工人和他们的家人。
1870年代的南华,甚至被称为“地球南部最繁华的城市。”
这并不是夸张,它是第一个拥有电力网和电灯的城市——早在1870年,朱先海就发明了电灯,人类比历史上早了9年用上了电灯。
不过人才,始终都是南华最薄弱的环节。
为了弥补人才的不足,早在1861年10月,南华就创办了第一所现代小学,1862年,南华就创办了第一所中等专科学校,用于培养技工。
但是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
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1870年,是一个分水岭。
这一年,南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回到了南华,他们开始进入各行各业,并逐渐在各家企业中发挥作用,取代外国工程师的地位。在过去八年之中,南华培养了上万名初级技工和初级技术人员。
1870年的南华进入了属于它的另一个“黄金时代”。
南华速度,绝对有如奇迹!
从第一艘铁壳船到第一盏电灯,再到第一座完全由南华的华裔工程师设计、监工的桥梁,第一条华裔工程师设计的铁路,甚至到第一名华裔船长、领航员驾驶南华建造的商船驶往香港。
1870年的南华,注定是要震撼世界的。
也正是这一年,朱先海亲自规划的从南华到阿劳坎尼亚临海湾的铁路,终于修通了。
“南华的土地将从大西洋一直到太平洋!”
与此同时,南华与阿根廷的冲突——潘帕斯大草原以及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归属问题上,以及在阿劳坎尼亚问题上与智利分歧越来越大,三方发生了多次外交磨擦,关系日益紧张。
一切似乎都还不错。
这样人生是完美的。
当然也是惬意的。
作为南华的实际拥有者的朱先海,当然也如愿以偿的走向了人生巅峰。
迎娶白富美、搬进了大豪斯,在药品、军火等生意给他带来巨额财富的同时,城市的繁荣也给他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
而且他的身份是双重的,一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