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干旱进行时,残酷的现实(1/5)
有了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入选的机械厂并没有出现北重机那种生产车间脏乱差的情况。
即使有不达标的,也是他们不知道标准,视察小组提一下,他们立刻就安排人改正,态度好得不得了。
一个乡镇机械厂的厂长马红德诚恳地对赵繁说道:“赵处长,有什么不满意的,您尽管提,工艺方面,我们一定积极学习提高。”
这话也不是一个机械厂的厂长和赵繁说过,这些机械厂就是希望以后机械部能多分给他们一些任务,相应的也会多些指标。
赵繁没有拒绝,而且把话说得很漂亮,“未来的任务都会像这次一样公平竞争,哪些厂的生产力和生产工艺好,任务就会分给哪些厂。”
马红德一下激动了起来,说道:“没问题,就是希望机械部能每年都来视察,要不然我们空口白牙的也不敢说有多好。”
马红德的话让赵繁有所警醒,国家应该成立一个质检监督局,专门监督这些机械厂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工艺水平,达到标准才能发放质检合格证,有了这个证才能申请国家的大型项目。
赵繁在视察的路上就开始写报告,等回去就上交。
有些机械厂位置实在太偏,开着车一天都没到地方,耽搁在路上,没有招待所就只能想办法去村庄借宿。
车开了半天,都到了晚上九点,赵繁他们才找到一个二十来户人家的村子。
刚进村,赵繁就发现村里的路上有三三两两衣衫褴褛的乞丐,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
“这些人是村里的,还是外来的?”赵繁问道。
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赵繁,直到找到借宿的人家后,村长才告诉赵繁缘由。
“都是附近山上的人家,我们村子地势低一点,还可以去挑河水灌溉田里,今年的麦子虽然瘪瘪的,还能收到点粮食,山上的那些人家,哎,麦子还没掉穗呢,直接干死了。”
赵繁心里很不好受,缓了半天,他又问道:“怎么都是老人和小孩子啊?”
村长弹了弹烟杆,叹了口气解释道:“年轻力壮的人去了更远的地方,这些老人小孩子走不了那么远,只能在附近徘徊,我们村也难,前几天就有个小孩子没了。”
具体怎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