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转行经济,捐款卖粮(2/5)
是个传声筒的作用了?”
赵繁有点无语,他又不是故意的,而且什么叫传声筒的作用?他每次都只是提了个方向,发改委同意后,不是完善了很多细节才发布的吗?
这怎么能算是传声筒的作用呢。
庞乐山见赵繁无言以对,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接过他带来的方案。
看了一会儿,高兴地说道:“你看看,这个方案多好,实施下去,再加上后续的扬水工程,不用专家预测,我就敢说一定能度过这次旱灾。赵繁,以你的才能,还有你未来想做的事,机械部已经给不了你施展才华的平台了。”
这也是庞乐山能说服上面领导答应,将赵繁调职到发改委的最主要原因。
赵繁适合制定发展计划,只是去实施方案实在浪费他的才华。
就像赵繁以前想的,如果他被通知调职去哪个部门,一定是经过上面领导们的博弈了。
赵繁提前毕业,要去经济系读研究生,是已经确定的事情,没有赵繁拒绝的余地。
庞乐山也知道这事太突然,对赵繁的迟疑并不在意,转而说起他带来的报告。
“单位职工捐款,然后向国外采购救济粮食,这个方案会不会引起各单位的反感?倒是第二条不错,按人头划分自耕地,让农民节省水源自己种粮食,而且划分的地不多,应该不会影响公粮的交付。”
庞乐山和齐立人一样,都是那种宁愿国家委屈一点,也不愿人民委屈的领导。
至于第一条各单位的职工捐款,让那些本就不富裕的职工自掏腰包,这个事情把握不好,可能会引起职工的反感,也许会影响工作的开展。
赵繁却摇头说道:“各单位的职工肯定也看到了不少乞讨的人,单位的粮食指标也很紧张,想帮估计也帮不上,捐款是自愿的,如果实在困难的话,不捐也可以,毕竟各家情况不一样。”
庞乐山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的决断,只是又问道:“就算能筹集到一些钱,换算成外汇也不会太多。”
这个问题赵繁考虑过,只是他没写到报告里去。
“这笔钱不是购买款,而是定金,我们可以多买一些粮食,分期付款。”
庞乐山最后还是上交了赵繁的报告,同时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