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近代史正见(1/3)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饱经侵略与压迫的屈辱史,更是一部底层民众奋起抗争、书写民族精神的壮丽史诗。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两大农民革命浪潮,虽因历史局限未能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却以鲜血与呐喊证明:中国人民从未屈服,始终是推动历史进步的真正主体。那些将民众反抗污名化为“暴乱”“愚昧”的偏见,恰恰暴露了对历史规律的无知——正是无数“草芥般”的普通百姓,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独立的基石。
1851年,金田村的一声巨响,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这场历时14年、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革命,以“反清妖”为旗帜,将“均田免赋”的朴素理想升华为系统的反封建纲领。定都天京后,《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田天下人同耕”,首次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转化为政治纲领;设立女科、废除缠足,打破了延续千年的性别压迫;焚烧孔庙、批判理学,直指满清王朝的意识形态根基。这些举措虽因历史局限未能完全落地,却如惊雷般劈开了封建统治的铁幕。
在军事上,太平军重创八旗绿营,攻破了大半个中国的满城。迫使清廷不得不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方武装。这一权力结构的松动,为后来的地方自治乃至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更重要的是,太平天国首次将反清与反帝相结合——拒绝承认《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上海之战中击毙“常胜军”统领华尔,让列强见识到中国民众反抗的决心。正如马克思所预言:“太平天国是东方革命的曙光”,它撕开了封建帝制的裂痕,让“改朝换代”的传统起义升华为近代民族革命的先声。
半个世纪后,当列强的铁蹄踏碎华北平原,义和团的“刀枪不入”虽带着迷信色彩,却承载着最朴素的民族尊严。这群手持锄头、身着布衣的农民,在“洋人吃孩子”的传言中挺身而出,用最原始的武器对抗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廊坊之战中,500名义和团战士倒在血泊中,却让联军统帅西摩尔发出“若有现代武器必全军覆没”的哀叹。这种“无知无畏”的反抗,本质上是底层民众对教会特权、殖民侵略的本能反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教堂强占土地,传教士肆意干预司法,关税主权丧失,白银如流水般外流。面对这一系列的不公和压迫,手无寸铁的百姓们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