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纳阴司钱(1/3)
他当时说的是,如果张恒志还想做这个官,就要懂得变通,历代的新任知县也都是这么做的。
这是官场的潜规则,决不能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揪住不放。
如果非要较真,那么上司就会插手,奉劝不要将事情闹大。
总而言之就是,只要不是亏空巨大且明显存有贪腐情弊,那么就得留有余地,把亏空承担下来,然后再交给下一任,如此循环往复即可。
说书先生当时和张恒志说的时候,张恒志还不以为然,他只当他是再夸大其词,甚至还调侃揶揄的问他,之所以那么笃定州县官员十有八九都是有亏空烂账,难道是各州县的官员都亲口和他说过了不成?
张恒志是知道说书先生当过官的,他也知道说书先生多半是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心灰意冷的事才会退下来,他不怀疑他曾经当官赴任的时候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却实在不敢相信这已经是官场上的普遍现象。
直到他亲自查库,才发现说书先生说的都是真的。
而且从督抚派来的监盘官的态度来看,他教给自己的要想做这个父母官,就要学会变通也是真的。
张恒志心中大为震撼,却也只能在盘查清楚亏空的烂账不多后,按照规章办事,哑忍的认了下来。
那一刻,他虽真正成为了这丰都县的知县,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再接着,张恒志处理的就是之前留下来的没处理完的公务了,因为新官上任对一切还不熟悉,他起初做来也没那么得心应手,又加之的确事多繁琐,他每日忙的可谓是焦头烂额。
偏偏公务忙的同时,他还得忙新家落户的事情,是以每日都是家中和县衙来回奔忙不已。
这天,照常又是张恒志处理完家中的琐事后马不停蹄的奔回县衙准备秉烛办公继续处理事宜的时候,多日以来不得清闲的他隐觉疲累便稍稍放缓了脚步,结果就在慢悠悠的路过县中的一口枯井时,意外看到了令人费解的一幕。
只见不年不节的,居然有许多老百姓围着这枯井在烧纸。
而且他们准备的香烛元宝数量极为庞大。
张恒志远远看着他们将东西一捧一捧的丢进火光摇曳的枯井内,不禁有些纳闷,又以为这或许是他们当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