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钧史(3/4)
他脚步一顿,随即蹲下看起来。
铜钱很多,这个摊主也是个懒人,并没有用丝线之类串起,就这样一摊撂在所铺的布上。
几乎都是清代的,赵源顺手拿起一枚细看,老板也不以为意,和旁边一个摊主还在吹牛,
好像是在讨论某个地儿又到了一批俄罗斯料子,品项都很不错,
言说某某去过了,除了身上有点味,其他都很好,赵源还以为他们在讨论玉石,
等老板住口,又抱起一个大水壶灌了一口水之后,他这才问道:“这枚什么价?”
老板探头看了一眼道:“乾隆通宝,20块一枚。”
价格有点高,但老板也没有漫天的要价,从这一点来看,这摊主是靠走量来取胜的。
“我挑几枚,五块一枚。”赵源还价道。
摊主这才细观察起赵源,随即笑道:“五块确实是行情,但这个价我没得赚,十块吧,随便挑。”
赵源点头认可,不一会儿,他从一堆钱中挑出六枚来。
掏出六十块会了账,正待起身走,老板突然低声道:“有更好的,你要不要看看?”
“有就拿出来。”王旭在旁边不耐烦的道。
见他那块头,摊主也不敢倔嘴,笑着从旁边的包里摸出一个小袋子,随即伸手进去只掏出一枚钱,放在赵源面前的布上。
赵源拾起看了眼,正面同样是乾隆通宝,上下右左直读楷写,背面则不同,并不是像其他钱一样刻的是满文,而是龙凤的图案。
这并不是最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一般的乾隆通宝钱不大,大概在24-28公分之间,重也不会超过五克,
但眼前这枚直径足有近六公分了,重也有半两左右。
……
ps:看过一个采访,马老师就说宋无钧,钧窑诞生于明初,这一点我无法有实据反驳,
但仅凭宋古墓未出钧瓷一片,就判定宋钧不存在,我是不服的,而且我也认为这种说法很片面。
当然马老师也说过,司马光砸缸的典故是假的,因为宋代根本造不出大缸,山峰狂流瀑布汗。
而早在据今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彩绘陶缸的出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