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便携太阳灶(2/3)
,我无法做到完美的拼合,重新拼合的太阳灶中间会有一道道裂缝。”
众人一听都皱起了眉头,但高良才却笑了起来:“这没关系,你们已经了解过原理了,这只是很多面镜子将阳光汇聚在一起,镜子不必完全贴合在一起,所以太阳灶不需要完美无缺。”
如果是这样的话,众大匠都觉得可行,立即跑去开工干了起来。
只要这个可拆装的太阳灶成功地制作出来,李世民就可以将其引入军中使用。虽然制作太阳灶所需的铜材料比较昂贵,无法在军队中普及,但给一些高级将领使用还是可行的。而且只要有太阳,太阳灶可以一直发挥作用,不像用柴火还要担心用完。只要时间充足,完全可以为许多人煮食。
听了李世民的想法,高良才也感到有些遗憾。铜制的太阳灶确实难以普及,不像在后世那样,钢材便宜,反光层的铝箔也已经变得非常廉价,家家户户都能够买得起太阳灶。只不过现在大家都有了更方便的电力或煤气供应,对太阳灶的兴趣也就减退了。
对于大量普及太阳灶,李世民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他听了高良才的分析后,他意识到长安的人口接近百万,每天消耗的柴火数量简直无法估量。周围的山上即使再多的树木,迟早也会被砍伐殆尽。
那么,一旦树木被砍光了怎么办呢?只能去更远的地方砍柴,这无疑会导致柴火的价格飙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只会越来越少,柴火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据高良才所知,历史上长安作为都城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周边近处的山林早已被砍伐一空,特别是唐朝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要维持一个百万级城市的一日三餐和冬季取暖,所需的柴火供应量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唐诗中都有写到,每天需要几千人给长安运送柴火,秦岭北麓几乎已经被砍伐殆尽
正因为如此,唐朝之后的朝代都没有选择在长安立都,柴火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李世民,一个注定要成为大唐皇帝的人,对于柴火问题可是敏感得不得了。他深信柴火问题是个无解的难题,而太阳灶无疑是解决这个难题的绝佳方法。只要家家户户都安装上太阳灶,晴天时就不再需要消耗柴火,给周边的树木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