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奥秘(1/3)
不知不觉就到了腊月初一。崔融、杜审言、李嗣真伙同一些地方风流才子,有的如崔融、杜审言,带着家眷,李嗣真也真说动了他的堂妹,还让堂妹的丈夫也加入了才子们的队伍,一行加上仆从三十余人,驾着十来辆马车,一路浩浩荡荡,好不壮观。他们本来是想提前一天抵达的,路上因为一些事情耽搁,最终赶上的是义净下午的讲法。为了获得不错的地方听法,他们派仆从提前骑马过去预定蒲团。距离讲法大约还有一刻钟的时候,义净从容走进法堂,盘腿端坐。最近十几年,他常常听法,也常常讲法,对这场合并不生疏。上午,义净根据众人对他舍弃一切也要冒生命危险前去求法的好奇,以《心经》作为讲法的重点,主要讲述了人与其向外弛求,不如学会守护自己的内心的道理。《心经》,最有名的内地翻译本,正是玄奘法师所作。这部经尽管经过玄奘翻译,总共只有两百多个字,但里面讲了不少深刻的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内容庞大的《般若经》的核心思想,掌握了《心经》,几乎就相当于掌握了《般若经》的精髓。全经以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提醒人们诸法皆空,人需要保持自性清净的道理。义净所讲,从“摩诃”二字开始,一步一步让大家认识到,人如果能够做到自性清净,就能对很多事情认识比较准确,甚至因此达到智慧的彼岸。义净认为,《心经》比较适合作为这一个月讲法的起始,不仅因为《心经》的讲解可以根据受众的情况进行或深入浅出或术业专攻的解读,更能让大家明白,他义净之所以会坚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向玄奘学习。正因为如此,他选择讲解的版本,也就选择了玄奘翻译的本子。由于这次法堂讲法主要服务的是十里八乡的普通百姓中的信众,义净准备了大量的故事,希望通过各种故事来让大家更理解佛教经典的深意。这当然也和义净自己的体验有关。他发现,在他读佛教经典的时候,琅琅成诵之后,并不一定全部能够理解它的深意,只有当某个时候受到某种刺激,在这种刺激下,才可能对某个观点有所感悟,要认同某个理念,更需要不断经历各种冲击,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才能逐渐得到。就是因为这样,他后来才慢慢明白过来,慧智禅师一辈子读诵《法华经》、一辈子写《法华经》,感得舍利也就一次,这说明,要理解《心经》真正达到证悟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