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来信(1/3)
尽管义净要去五天竺之前的一个月讲法已完成了,但义净的通关文牒还没有拿到。原来,义净要去五天竺,贝州刺史递上奏折,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于是,贝州刺史采取了保守的做法。这通关文牒就相当于现在的照,它是古代通过关戍时需要拿的通行证,有很多称呼,比如,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走出大唐,每到一国都需加盖该国印玺,才能继续前行。当年玄奘出国,并未得到朝廷的允许。万幸的是,不久他抵达高昌,得到高昌国王麹文泰的大力支持,为玄奘打点好了一切。这才让玄奘的一切变得顺利。这也是后来玄奘大唐,先上折子给唐太宗,得到允许之后才再次踏足唐朝土地的原因。为了让义净能够顺利出国,返回时也不必再写信求助,慧智禅师他们在了解到贝州刺史的顾虑后,开始了对贝州刺史的游说。尽管贝州刺史一开始不敢发放文牒,但到最后,终于还是在住持和慧智禅师的轮番努力下妥协了。拿到通关文牒,已过正月十五。慧智禅师为义净努力,大家很容易理解。土窟寺住持为义净努力,这里面就包含面子问题和其他方面的一些算计了。毕竟,土窟寺可是宣传了义净要去五天竺呢,如果卡在一个通关文牒上,那就相当于一个笑话了。当然,这些事,难不倒他们。经过各种利害关系的铺陈,再加上一些俗物打点,通关文牒就顺利拿到了。对于通关文牒,义净一点都不担心。他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与弘祎论师结伴同行。就在义净想着的时候,一个小沙弥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见到义净之后,他将信恭恭敬敬递了上去。“弘祎师来信了。”
义净一看那笔迹,很开心。展开信件,义净匆匆阅读,很是开心。因为,和他所期待的一样,弘祎论师也打算二月便南下扬州,在前往五天竺以前,在扬州一带逗留学习。毕竟,扬州一带有不少寺庙非常有名。隋炀帝杨广在当皇帝之前,在扬州一带坐镇时间较长。由于隋文帝笃信佛教,因此,杨广在坐镇扬州期间也曾对扬州一带的寺庙加以护持。根据隋文帝在以长安为中心建立的佛教传教系统下,杨广根据时政需要和要求,在扬州一代也支持僧众建立起涅槃众、地论众、大论众、讲律众、禅门众等分支,各设分支众主,在南方讲法。这也是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义净的恩师善遇法师流落到扬州一带,得以在寺庙中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