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四禅(3/3)
导我们的言行。但为什么要这么规定,这么规定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些,是需要我们深入阅读经书去理解佛教的思想和理念才能相对比较清楚的。”
义净答道,“比如,读《俱舍》,也就是《对论》,当我们读懂了它主要在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掌握了其中对世出世间法进行的细致入微的分析,清楚了解了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掌握了真实开显四谛真理,就能明白,它是在为所有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而懂了这些之后,我们就知道,我们为何要持戒了,就更能严谨地执行佛教戒律了。”
“咱们寺名四禅寺,其中的四禅,来自梵语catvāri dhyānāni,也称为四禅定、四静虑,它是指用以治惑、生诸功德的四种根本禅定。当我们了解了《心经》,就能明白,我们的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所希望实现的是不同的寂静状态。四种静虑,以其自体而言,是发起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等诸功德所依,故各皆称为根本定。如果持戒修行达到第四禅时,便已脱离寻、伺、苦、乐、忧、喜、出息、入息等八种能动乱禅定之灾患,达到如如不动的状态。"义净感慨道,“以戒为师,佛祖涅槃之时,提醒我们要以戒为师,我也是最近才真正意识到,只有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么持戒,才可能真正如法修行,最终达到最佳状态。”
“还真是,很多小沙弥来了之后,觉得各种戒律很约束人,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去劝他们。现在想来,还是我们没有理解为什么要以戒为师。”
一位僧人道。义净点了点头。他没有更进一步说。毕竟,只有如法修行到一定的时候,才能真正明白以戒为师的重要。他说得再多,僧人们如果不能坚持去做,终究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事。要去除外在一切对人的影响,关闭心门,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