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拓片(2/3)
其道也,固以孕育陶钧,苞含造化,岂直席卷八代,并吞九邱而已哉!虽亚圣邻几之智,仰之而弥远;亡吴霸越之辨,谈之而不及。于时天历浸微,地维将绝,周室大坏,鲁道日衰,永叹时艰,实思濡足。遂乃降迹中都,俯临司寇。道超三代,止乎季孟之间;羞论五伯,终从大夫之后。”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读得很起劲。当然,前往读文字的,都是那些饱读诗书的。没有怎么读书的,识字较少的,都往后悄悄退让。齐州州城之内,读书之人不少,短短的文字,很快就读完了。待众人读完,义净也陷入了沉思。去年他返回土窟寺之际,路过的各州都在奉诏营造孔子庙堂和学馆。这是一件值得所有人欣喜的事。义净曾经想过,如果当年学府林立,自己会不会被送去跟随善遇法师当小沙弥呢?不过,现在的义净却很庆幸,自己能够跟随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学习。尤其是,当善遇法师在去世前将大量佛教经典之外的图书和诗文碎成纸浆,并提醒他们,那些都是误人的东西。当时,义净是很难理解的。而现在,看着众人津津乐道的是卷轴的珍贵、皇家的恩宠、文词的华美,不断在追逐外缘之时,义净更加明白善遇法师当时为什么会反复强调,那些都是误他的东西了。“义净师父,您觉得这怎么样?”
卷轴的主人欢喜地问义净。“贫僧对其他的不了解,但贫僧的恩师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都擅长书法,贫僧就略从书法角度加以点评吧。”
义净淡淡道,“此帖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字尽其态、随字赋形、情随形走,鲜活无比,没有刻意进行修饰,也没有刻意强调粗细变化,没有险的造型,因类赋形,因字生情。贫僧猜,书者应是一位心境平和的有德君子。”
“以字识人,了不起。”
有人高声叹道,“这位文懿公在隋末动乱之际,可是逃难到过咱们博州武水(聊城)一带的。在隋朝时,他的兄长虞世基在朝中非常显贵,他的妻子穿衣都模仿王者。作为弟弟,文懿公虽然同他们住在一起,却过着清贫节俭的日子,不改变自己的性情。但后来虞世基被诛,文懿公匍匐请代。这些让众人至今称道。”
“据说,文懿公曾得到太宗皇帝的高度肯定。据说,太宗皇帝曾在闲暇与文懿公讨论古今,文懿公但凡有一言之失,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