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诗词浅解(2/4)
“因此,这一景色目前是在中国大陆比较普遍,但不影响在特别节日,特定情景,特定节日意义下的路人的特定情思和忧愁。自然又有人想起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了。这就成了一个情景幕台剧的味道。”
“这样它的意境就可以穿越千年时空,而照样深深打动大众的那个柔弱的心灵和敏感的神经。让人共鸣,让人伤感,让人衰伤,让人忧思,让人无奈,这就是它千年经典之谜呀!”
小刘笑道:“你说的真有点道理,而且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深入而感受越深,这是难怪有人说,没有45岁以上就不要去研究《易经》,看来你这么年轻,就去研究诗词,只怕到了你40岁以上时,你就更有心得体会了。佩服!佩服!那你又如何解释一下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呢?我想听一听,这可是很简单直白的诗啊!”
小周笑道:“好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纯字面的意思就是简单得有如刚才那首《自由诗》一样浅白?”
“意思是:我的床前洒下了皎皎洁的月光,开始我朦胧一看,还怀疑是夜里起风雾,而在地上结得细霜呢。但再仔细一看,原来是我错了,原来那是皎洁的月光呀。不由得抬头仰望明月,感慨万千,不由低头想得更多更远,特别思念自己的故乡。”
“这就是字面的意思,文字直白如水,没有任何的奇僻生冷之词和字,但当你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如一个人在非常干渴的沙漠,突然有神仙送过来一杯清水,你立马一饮而尽,而且特别的沁人心肺,让人如饮甘露,如沐春风,但讲意境则有如苏学士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意味。”
“但李谪仙则不是此义,而是在一个游子远离故乡久矣,在一个寒风相当冷的夜晚,被冷醒,而再望明月,那需要家的温暖,那离家越远越久的思家之愁,不由得油然而生。”
“望着明月思故乡,难熬的寒冷更让人想起家的温暖。诗人在作时或是有感一触而发,但留给读者及后人无限的遐思和共鸣,而且因为此情此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员的更迭,更让此情此景更加历久弥新,更让人在那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千年情怀及当下之心境,这就是另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