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万年枝(4/6)
,是中国人民为饱经沧桑的非洲人民派来远渡重洋的白衣天使,是中非友谊的桥梁。
姚禹梦时刻谨记,永不敢忘。
中国人民不但派来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派来了李教授这样的掌管粮食的当世神农。
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然坚持亲自下田,跨越三个大洲两个大洋,把希望的种子洒满非洲的红土地,只是为了让非洲人民能吃饱肚子,不再挨饿。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们中华民族更加重视农业,珍视粮食。
只有把粮食掌握在自己手里,一个国家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过去惨痛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提就是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在历史的长河中,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内容。
六百多年的时光匆促而过,到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
作为耕读传家的农耕民族,我们非常愿意将我们在现代农业产业中积累的新技术新方法和非洲人民一起交流实践。
现代农业生产的三大支柱分别是种子、化肥和水利工程。
由此可见主要负责先进育种工作的李教授身上,承担的是怎样的历史重任。
姚禹梦在这位已经有了二十多年援非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身上,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国士无双”。
他的身躯并不伟岸,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有些佝偻。
他的工作复杂繁重,他却不顾年迈事必躬亲从不假手他人。
他的态度亲切自然,走到哪都能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让姚禹梦禁不住想起了自己的外公。
外公少年时期眼见大水泛滥淹没了故乡和亲人,所以发誓要成为水利工程师,像大禹治水一样治理江河湖泊造福一方百姓。
虽然他在学术上的造诣完全不能和李教授相提并论,但他也是在自己的领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一辈子,甚至在给心爱的小外孙女起名字的时候也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