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敬畏之心(2/4)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了敬畏,那将是一种恐怖而悲哀的境况。
曾国藩,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的一生中怀着敬畏之心对待着三样东西:天命、舆论和君父。他始终如一地坚持着这种敬畏,正如他秉持的做人原则一样,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坚守着底线。他的一生都在这种紧张而警觉的状态中度过,但正是这种态度使他不断上升,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了自我价值。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曾国藩在京城获得了侍讲学士的职位,然而这个出人意料的晋升并没有带给他欢喜,反而让他感到恐慌。他深感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如此高位,因此他日夜思索,战战兢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渴望家人们,尽管与他相隔千里之遥,能够经常给他写信,提醒他自身的不足,警醒他不要让心中积蓄的美德在他这里失去光彩。
每当他疲惫不堪,感到迷茫时,一封封家书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他心灵的荒原上。那些信件里蕴含着家人们的关怀和期望,让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方向。他从信中获得了鼓励和启示,每一句话都如同家人的声音在耳畔低语,不断提醒他要坚守初心,不被权势蒙蔽,不忘自己的原则。
曾国藩还向他的弟弟们提出警告,他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要因为家族有人出人头地,就傲视他人;不要因为自己学识渊博,就骄傲自大。他提醒他们,长久保持敬畏之心,是惜福的真谛。
曾国藩对于未知和神秘的力量,如巫术和江湖医生,抱持着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然而,他深信每个人的生命都受到命运的引导和安排,这是他对天命的敬畏之情。他相信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任何违背自然法则、逆天而行的行为都将遭受惩罚。
除此之外,他格外重视社会舆论,也就是他所称之为\"敬畏人言\"。他深知舆论有时就像飞蛾扑火,稍有触碰即可摧毁一个人的声誉,犹如杀人于无形。因此,他始终谨言慎行,不敢轻易得罪众人,时刻保持对他人意见的敏感和尊重。
曾国藩的这三大敬畏,其实是他在告诫我们,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产生自以为是的傲慢,认为自己能掌控所有的事情。然而,总有一些力量是我们无法抗衡,无法调和的,一旦这些力量显露出来,无论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