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语言问题(2/4)
闽人入阁,自杨荣、陈山后,以语言难晓,垂二百年无人”,说的是因为闽人说话旁人听不懂,当不了大官。
清朝雍正皇帝在闽粤两地设立“正音馆”,大力推行官话。
要相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些过来闽中教官话的大人最终被闽人带的一口地瓜腔。
民族英雄林则徐,经常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福建版官话激情飞扬,北方的官员们瞠目结舌。
这就有了流传颇广的一句戏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林则徐讲官话。”
1900年“庚子国难”,御前会议中,以袁昶、许景澄等为首的五位大臣,因强烈反对慈禧先后被冤杀。
而此前,福建籍官员张亨嘉操着一口地道的闽南式北京官话,慷慨陈词,义愤填膺地说了一通,慈禧一句没听懂,竟然逃过一劫毫发无损。
当官的都带口音,更何况普通老百姓。
杏花村顾老爹这一辈往上几乎都是讲的生涩难懂的方言——刚开始顾老爹很少和沈星说话,有一方面也是因为语言不通。
也不是完全不通,随着社会发展,清风镇外乡人越来越多,经济贸易促使文化统一迫在眉睫,语言是最直观地体现。
地里的菜,海里的海货卖给外乡人能卖好价钱,村民们日久天长下学会几句散装普通话再比手划脚也能完成交易。
顾老爹没好意思说夹生的普通话,因此很少和沈星说话。
顾娘子普通话倒是很不错。
听顾葭说他外家是北方人,早些年顾娘子老家发大洪水,淹了村庄淹了庄稼,一夜之间无数人流离失所,死伤惨重。
祸不单行,洪水过后必有瘟疫,水退后还没缓一口气的灾民们遭遇瘟疫爆发,接连不断的灾难,顾娘子一家人没挺过去,只顾娘子一个人侥幸活下来。
顾娘子跟着大部队一路往南逃难,走到闽中这么个小镇时饿昏在路边,被顾老爹救回家当了夫妻。
闽人娶媳妇不爱娶外乡人,连隔壁县都算不得本地人,顾老爹的亲娘先入为主地不喜欢顾娘子。
顾葭这一辈讲普通话多一些,顾葭可能随了顾娘子,口音不重,顾萧或许是因为在镇上呆久了,也没什么腔调。
顾大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