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名字(1/4)
顾大爷又不是给老头老太太推销保健品的骗子,他发什么鸡蛋?
罗婆子也顾不上她臆想出来的鸡蛋了,谁能告诉她,前天还稀稀拉拉的不到三十个娃娃,不过放了一天假,怎么今天一下子翻了两番?
几乎大半个村的适龄男孩(五岁到十二岁)整整齐齐端坐在教室里。
十三岁的孩子能帮家里干活,马上要春耕了,且再两年就能说亲了,大家都默契的让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过来念书。
大约60平方米的学堂,打眼瞧过去几乎都是男孩子,仅有的老顾家几个小姑娘水灵灵的有种万绿丛中几点红的出挑。
有上年纪的老人家不禁赞叹了一句:“顾家养出来的闺女比之那镇上的人家都不逊色,这识文断字的,长大了定是要嫁到镇上去享福咯。”
一句话听的家里头有闺女的心里头颇有些微妙,都是女孩子,他们家姑娘也不差,若是坐在这学堂,是不是将来嫁人也能有更多选择?
再怎么说,男孩女孩都是自己的孩子,女孩子如果嫁的好一些还能帮衬一些娘家兄弟……
多少女孩子们的心酸,连最亲的家人希望她们嫁的好也不过是为了能帮衬娘家。
不过殊途同归,反过来讲,如果能因此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再盲婚哑嫁,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沈星不知道别人心里所想,知道了或许也只是感慨两句。
世道如此,他一个异乡人,顾葭一个普通人,能力有限,两人选择教书,能谨守自己的本分,把孩子们教好就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新进来的插班生,按年纪差异,在现代是得分一到六年级来学习。
不过条件摆在这里,总共就两个老师,小孩子也没任何基础,只能不管大小全混在一块儿从头教起。
大孩子自然大多是比小孩子学的快,像已经十来岁的孩子生活中常用到算数,加减法都学的快,而那五六岁的孩子学起来会吃力一些。
新生和“学姐学长”们学习进度不一样,两人暂时把两组人分开,打算慢慢调整到一样的教学速度,并且他们今年不打算再收新学生。
顾葭教今天刚来的孩子在学规矩,顺便认一认数字1-10,沈星教早念书的那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