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打苇叶(1/2)
次日一早,李云就早早起了床吃了早饭,收拾好箩筐跟爸妈打了声招呼就出发了。她想赶在日头灼人前把苇叶打好。
五月的农村清晨,还有着一些凉意。李云沿着小路向村南边走,一路上不时遇到早起务农的叔叔伯伯们,也都一路问了好。
现在正赶上要农忙的时节,村子里也热闹了不少,有不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帮着家里插插秧。李台村地理位置不错,一条东西走向的主路贯穿整个村子,村里的居民大都将房子建在路的两边,门口正对着路,往来出门极其便利。这里水草丰美,不少人家还喂着牛羊,原因是北边地势高的地方刚好挨着一条大江,按理说该是洪涝灾害频发的不毛之地,但听说早些年刚土地改革的时候就在江南边修了个高高的水坝,这水坝也护着了江南边的十里八乡不遭洪涝灾害。
每到种稻插秧的时节,上方的水利局就会开闸放水,家家户户都把水田里蓄上水,就等着着端午节一到,陆陆续续开始拔秧苗种地。要说这唯一的不好,大概就是安城地处丘陵地区,田地大多是高低错落的梯田,没法儿大面积使用机械务农,不少良田只能靠人工来种植。当然了,也有些种粮大户,挑上两边比较平坦的地,承包个上百亩,农忙时雇人帮忙种地。
李云家没种那么多的地,两口子也吃不上多少粮食,也不指望种地能挣钱,够家里吃就行。但是每年,李云爸妈会种上一亩半的糯米稻,留着包粽子,做汤圆。
李云继续向南走了大概十分钟,到了一处颇大的鱼塘边,这里已经离村子的联排别野们已经有点距离了。小时候,李云经常和小伙伴们背着大人偷偷来河边玩水,可没少被大人们捉着教训。江水丰沛的村子,各家院前屋后都有大大小小的沟渠,贪玩淹死的孩子可不在少数。鱼塘南边地势低洼,水平下降了得有将近十五米,这会儿正有村民从塘里抽水,哗哗的水流沿着一条经年的上下错落沟渠流向南边的大片农田。这个塘显然是下游所有田地水源的必经之地,当然了,抽水的管子前拦了一张大大的密密的渔网,八成是鱼塘的主人怕鱼跟着水一起越狱了。
李云有些好奇,凑上前去,打了声招呼。不管三七二十一,记不太清身份的统称为叔。
“叔,放水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