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刁民状告县太爷(2/4)
他认为,这个体制很可能源自于天庭,因为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过,猴子虽然自称做过天庭的一品大官,但他的正治觉悟明显很低,无论天上还是地上的情况,他懂的都很肤浅,总是一问三不知。
此时,见曹瑞龙这个县令少爷知道很多原汁原味的信息,唐三藏便不耻下问,多问了很多话,把县衙这个最基础的地方行正单位了解透了。
乌斯藏完全模仿了大唐的州县制,其中:
州,相当于蓝星上的地级市,按人口数量有划分上中下三级。
县,相当于华夏和国的县区,现在一样也从六级改成了三级。
县衙相当于县正府,里面的人员主要分为三大类:正印官与佐官,六房书吏、三班衙役。
县令、县丞、县尉属于第一类。
通常官居七、八、九品,相当于华夏的馅长、副馅长和馅公鹌局长,属于有名有禄的正编人员。
唐三藏怀疑,城隍、山神、土地在天庭就属于这种级别。
六房书吏~
分别对应“三省六部制”中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它们分别管理县区的“人事组织”、“户口税收”、“教育婚姻”、“驿传保甲(保甲就是让百姓互相检举揭发,否则就连坐处罚)”、“刑案诉讼”、“基础建设”。
也都属于正编人员,是不入流的小官儿,像弼马温一样。
三班衙役~
一是皂班。主要是给县太爷装逼用的,审案时站在两边吓唬、惩罚人犯,或者出行时做做仪仗队,相当于司机、助理啥的。
二是快班。就是“捕快”“不良人”,专门抓人犯、破案、催租收税,相当于协警。
三是壮班。就是壮劳力,平时就守城门、衙门、仓库、监狱,巡逻城乡道路,干干脏活累活,相当于保安和搬砖人。
这三班人占县衙的大多数,也是主要战斗力,但全是无编的临时工。
如果在华夏或者国,那唐三藏相信只要ak一响,这群钱少事多的临时工立刻会作鸟兽散,把县太爷甩在后面挡子弹。
不过,在这个世界,多数人在忠孝仁义与宗教的熏陶下,有着不太一样的思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