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 皇子不会谋逆(2/3)
可这件事,触怒了朱元璋,尤其是净罪司的名册是从武英殿丢的,让朱元璋难免不安,此事,拖下去总归容易出问题。
顾正臣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陛下,净罪司被人网罗、重组,在臣看来也未必全然是坏事。”
“哦?”
朱元璋看着顾正臣,带着几分期待。
顾正臣放慢了语速:“臣认为,若只是前净罪司某个人,某两三人做事,那就如大海捞针,难以探寻。可眼下,至少是百余人,甚至更多,目标自然大了不少。”
“虽然看似是一股势力,可一旦抓到其中一人,顺藤摸瓜之下,总能将其一网打尽。只是,这件事越来越错综复杂,若是要进一步调查,臣需要一些绝对干净且有本事的人手。”
朱元璋知道顾正臣的意思,也是他为何如此高度保密回来的原因。
能进出武英殿,拿走东西还不被发现的,身份绝对不一般,耳目想来也不少,即便锦衣卫没问题,可锦衣卫的人也可能被盯上了,只要锦衣卫一动,对方就有可能得知动静,先一步应对。
比如江浦前知县一家人死在了锦衣卫前往调查的前一天夜里,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
朱元璋背负双手:“没问题,看守土豆的人手里,有五十人出自句容卫或泉州卫,等两日收获了土豆之后,司马任这些人明面上会顺理成章地返回水师总营,暗中归你调用。”
顾正臣拱手:“臣谢恩。”
朱元璋迈步走出门,站在屋檐之下,看着滴落的雨水如同垂落的雨线,伸出手任凭雨水打在掌心:“为何要让朕将一干皇子、勋贵子弟都送去格物学院,还打算让唐大帆配合行事?”
“这种安排,似乎是在告诉朕,你有理由怀疑是某位皇子、勋贵子弟参与了江浦悬案。顾正臣啊,这可不行,朕的儿子,朕还是信得过的,他们不会也不敢有谋逆的心思。”
顾正臣站在门里面,看着朱元璋的背影不知说什么好。
确实,历史上朱棣造反,是在老朱凉透了之后进行的,老朱活着的时候,朱棣相当老实。
只是,朱棣生出当皇帝的心思,可不是在老朱死后,而是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要不然也不会收留道衍这个不安分的和尚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