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解决产量难题(1/3)
第二等称号。“要不,我们外包!”
周阳想到了一个方法,把订单外包给其他电动车生产厂家,然后运回白帝,贴上牌子就可以出厂了,这在电器行业,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就像是苹果、华为等大厂,也是找富士康或比亚迪代工的,相比于自己建一个低端制造生产线,还是找代工更适合龙头企业的发展。现在白帝的产量跟不上,那么代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式。据周阳所知,深镇市就有一家电动车厂,已经濒临倒闭,找他们代工应该可以。“我觉得可以,但是这成本和质量,不好控制。”
副厂长宋德大叔提醒道。“质量好说,不合格扣他们的钱,就是成本,肯定要匀出去一些。”
周阳开始估算,他们原来每辆车也就赚四十来块,如果外包加工,那么这部分利润,就要给外包企业了,否则没人肯做。那么他们生产就不赚钱了。现在摆在周阳面前,就剩下提高售价一途了。不过把299元的售价,提高到了349元,虽然利润保住了,但他已经能预见到,顾客该怎么口诛笔伐了,说白帝低价骗到了流量,然后就涨价割韭菜。周阳也觉得,如果提高到了349元价位,和迪迪等电动车竞争就没什么优势了,所以价格不能提高。如果价格不能提,那就需要在材料成本上削减。目前电瓶和轮胎,两个电动车最大的成本来源,就可以在上面想想办法了。之前因为白帝是新兴企业,在成本上没有议价权,给的并不是最优惠的价格,但现在可不一样了,一个月35万辆的订单量,足够吓人,可以成为去找厂家谈判的筹码。于是周阳就乘高铁,先去了电池厂进行商谈。当周阳报上姓名后,没有人认识他,但他说是白帝的厂长后,对方肃然起敬,一位销售部的经理,热情的接待了周阳。周阳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他准备大批量采购贵司的电池,希望给一个优惠价格。这当然没有问题,但这种大客户价格,需要每年电池需求量在一百万套以上才有的。对方经理说道:“只要能有一年一百万套的出货量,我们可以让利。”
“没问题!”
周阳答应了,他们可以签合同了。一个月就销售了35万辆,他有信心,一年内销售出去一百万辆电动车。只要电动车市场还存在的一天,他们的白帝电动车就会有销路。口说无凭,对方经理当场就要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