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文能提笔安天下(一)(1/3)
“好!”
王壬秋击节称赞,高声道:“疾风知劲草!不愧是我逐鹿书院的好弟子!接下来就要靠你们了!”
“请老师指教,学生应该如何着手?”
杨皙子知道,自己这位老师天纵奇才,若不是年岁已高,哪轮得到自己来做事,他这么说,想必是已经有了周全的安排。
果然,王壬秋道:“如今人才凋敝,再以科举取才,恐怕是难以为继了,加之眼下最缺精通西学人才,因此已有传言,朝廷将改科举为新学。”
“千百年来的祖制,这朝廷说改就能改了?”
福三有些疑惑,他在京城听过不少变法、改制的时事,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王壬秋道:“反对的声音当然不少,但庚子之难让变法之事重提,将来便是大势所趋。前些日子,老夫与旧日同僚串联,商议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已拟了一封折子,上书朝廷。”
“什么法子?”
福三很好奇,事关天下举子出身的大事,一封折子就能解决了?
王壬秋轻轻吐出几字:“经济特科!”
“经济特科?”
两位学生不明所以,齐齐发问。
王壬秋对于自家弟子,当然是毫无保留,详细讲解起来。
本朝科举分县试、乡试、会试、殿试,以四书命题,以八股取士,本来立意是代圣贤立言,取有用之士。
但经年累月下来,作过的题目已经多的数不胜数,主考官为了避免试题重复,考生有抄袭旧文的可能,只能故意把四书原文原句,有意割裂,成为截搭题,往往文理不通,命题怪癖。
而考生更是为了考中,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冒籍、骑考、替考、夹带、打连号、誊抄、虚报等等。
加之官场昏暗,就算侥幸考中进士,没有上层关系的话,就没有实授的官职,只能待选、候缺。
所以科举无用,便成了有识之士的共识,当年戊戌变法就提出了废八股、变科举的倡议。
但科举毕竟是天下读书人为数不多的出路,在没有好的法子前,不行科举,无疑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因此戊戌变法失败后,科举又回归了老路子。
而所谓的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