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文能提笔安天下(二)(1/3)
宦官骄纵违禁,不受惩戒,守卫忠于职守却要被杀头,这不是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了嘛!
于是翰林院侍读陈宝琛便仗义执言,拟疏上奏,措词还颇为激烈,甚至还将原本一件太监与守卫之间的冲突,延展开来,直言太后处事的公正性。
当时还是陈宝琛下属的张香涛知道了此事,便担心上司此举大是不妥,别人没救出,自己还搭了进去。
于是连夜写了八个字,命人送去陈府。
福三未曾听说过这等趣闻,问道:“他写的是什么?”
王壬秋轻轻道:“附子一片,请勿入药。”
“这是什么意思?”
福三不明白。
王壬秋点了点杨皙子,说道:“你来讲。”
杨皙子道:“附子,应该是药材的一种,这话表面上说去掉一味药,实则是请陈宝琛就事论事即可,别将事态扩大,牵连到太后处事是否公允上面。”
“不错!”
王壬秋很满意,杨皙子的帝王之学没有白学,对这官场手段已是大有心得。
福三却有些不以为然,这文化人说话啊,还真是高深莫测。
“那些侍卫后来如何了?”
比起做官的学问,福三更关心的是那些个守卫的下场。
“张香涛另写了一份奏折,言辞恳切,委婉含蓄,说了历朝历代的阉人之祸,又说了本朝宫禁森严,治理有方,这全是太后之功,再详细附录了那件争斗之事旁观人的言证,让此事终于真相大白。”
王壬秋见福三志不在此,便用简洁明了的话,直接说出了结果。
“那便好。”
福三听得圆满解决,就不再打岔,继续听老师讲张香涛的生平。
没过几年,张香涛以内阁学士外放山西巡抚,任上三年,政绩卓著,朝野俱是欣喜,这国家又出了一位大才。
“你们可知,他不仅治国有方,领军更是出类拔萃!”
“什么?”
王壬秋的话让两位弟子精神为之一振。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兰西自越南攻入广西,当年十二月,攻占镇南关,西南战事弥漫。
当时还在山西的张香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