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章 丢失的嫁妆(2/4)
的,十里八村都是靠她跑来跑去接生。
以前的孩子成活率低,也有很多原因,医学不发达,农村条件差,很多孕妇怀孕,营养不良,也不定期检查。
有的是生产时候难产,轻的孩子夭折,重的直接一尸两命
有的是好不容易顺利生产,孩子却很难养活。
还有比较稀有的双胞胎,生一个,死一个,能活着都是奇迹,那个年代真是又艰苦,又落后。
——————
村子下面有一户人家,姓周,家里条件在当时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上等。
盖起了,村里的唯一一座,青砖大瓦房。
父母都是村干部,父亲村支书,妈妈妇女主任。
家里一个女儿25岁,已经出嫁,剩下一个宝贝独子,十九岁未婚。
老两口儿,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在当时的年代,家里孩子少,父母还都年轻,还都是干部,可想而知,儿子婚配的事儿,就比较遭人惦记。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个时候很多都是相亲结婚,不像现在自由恋爱。
老周家,早早的,就被附近十里八乡的人家盯上,上门说媒的络绎不绝,差点把他家的门槛踩破。
作为妇女主任的妈妈张巧枝儿,嘴巴那叫一个能说会道,村子发生什么纠纷,那都是她,第一个冲在前线。
不说都是她上门调解吧,大部分都是她劝解处理。
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张巧枝儿那张巧嘴儿,死的都能给你说成活的,还犀利的很。
见识过太多家庭纠纷,张巧枝儿心里对自己儿子没啥别的期望,就希望他以后找媳妇擦亮双眼。
千万不要找个闷葫芦儿,一天天的在家不受待见,出门受欺负,嘴巴还跟挂了油瓶子一样笨的要死。
再说她自己也是利索人,不喜欢磨磨蹭蹭的肉刺挠。
儿子周玉铭,本身就腼腆,一副文弱书生模样。
再加上平时不怎么劳作,在家也用不上他,惯的厉害,整个人养的细皮嫩肉,跟个闺女差不多。
在张巧枝儿心里,儿子腼腆害羞、又老实憨厚,将来的媳妇需要互补,必须找个厉害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