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荔枝熟了(2/3)
最后,变成了冷笑:哼!哼哼
朱知府的目光越来荔枝树梢,到达遥远的天空。
天空下,高州山歌飘荡。在山歌里,一阵马蹄的声音急促响过。
马蹄声过后,扬起一条长长的灰尘
灰尘里走出上队人。走在前头的,双目有神,眉宇间凝聚着坚毅的神情。他是潘州的都头高柏桥。
队伍中,人人的背后,都别着一个箩筐。他们风驰电掣,斗志昂扬,兴奋地唱着歌,从荔枝林里跑出来。
偶尔,这支队伍放慢了一点脚步。高柏桥用手擦着额上细密的汗珠。他们一齐望着前方。
那是长安的方向!
长安,在潘州遥远的西北方,远隔万水千山,任他们怎样努力,也是看不到。然而,长安就在他们心中。那是京都,众人向往的“圣地”,在心里闪耀着熠熠亮光,向往和倾慕之情不言而喻;长安,又将会在他们的脚下。他们的箩筐里,装着新摘下来的荔枝。荔枝最后要到达的地方,是京城。想着皇上在等候他们,不,在等候他们背筐里的荔枝,他们心情激动,忍不住唱起了潘州山歌。
此时的长安,一如既往地坐落在送荔人想象不到的地方。长安,熙熙攘攘,灯红酒绿,说不出的锦绣,道不尽的繁华。
从长安向东,眺望华清池,依然看不到骊山的云烟,也听不到绕梁的笙歌,虽然,两地相隔二三十公里,但关山阻隔,目力不及。
每年农历十月,都会从皇宫里搬出很多东西,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浩浩荡荡出了京城。
车子出了很远,看不见了,送行的队伍还在,谨小慎微,深深鞠躬。
车队到达的地方,无一例外,是华清池。
公元745年至755年,唐玄宗每年都偕贵妃姊妹,来到华清官“避寒”,同行的,还有一众王公大臣。原本冷清的地方,一下子热闹非凡,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被称为“第二长安”。直到翌年暮春,这一队人马,才返回京师长安。
然而这一年,唐玄宗早早来了,也没别的,就因为他的爱妃杨玉环喜欢来呀。
华清池的歌舞,刚刚停歇。
在华清池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