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同行何其多(1/3)
黄三石的话也有道理。
《海边的曼彻斯特》有着独立电影的特色,慢节奏、长镜头、空镜头、演员表演出色,唯独没有任何商业元素。
这电影的节奏慢到让人能感受曼彻斯特的安逸,慢到剧情中的插叙都少有起伏,慢到角色们的情绪都靠留白来体现,真有可能给人看睡着。
剧情其实也不够跌宕起伏,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因自己的失误而害死三个孩子,妻子也因为对丈夫的怨恨而选择了离婚,自杀未遂的男主过上了浑浑噩噩的生活。
后来男主因为哥哥去世不得已返回家乡照顾侄子,他妄图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但没有成功。
这是一部冷静、冷冽,甚至冷彻骨髓的电影,也是一部好电影,但注定不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插一句,电影里的曼彻斯特,不是英格兰那个有两家顶尖足球豪门的著名港口城市,而是美国的一个只有不到6000人口的小镇。
连忽悠球迷去看都做不到……
这样的电影在国内是肯定拿不到高票房的,破亿几乎没有指望,按照黄三石的分析,两三千万也就到头了。
但也不是不能买,按照成本和票房1比4的比例粗略计算,只要买断成本不超过500万人民币,按照现在的汇率,大概是76万美元,就能赚钱。
事实上,真没有这么多,在另外一个时空《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以分账批片的模式进入国内的,也不是在商业院线上映,而是在艺联长线放映,只争取到270块银幕,上映三个月,最终票房也只有800多万。
这么说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270块银幕换算成排片率还不到1,能赚钱才有鬼了。
要是按照这个票房计算,买断费超过三十万美元就要赔本了……
但廖东他们不知道这个情况,他们的心理价位是80万美元。
到了圣丹斯的交易市场,廖东几人果然找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展台,但一打听,廖东就被劝退了。
在得知了廖东一行是中国人以后,对方开口就是500万美元买断,这是把他当冤大头了……
傻子才花500万美元买一部文艺电影的版权呢,廖东又不是华宜和伯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