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2/3)
场,如何设计,非常重要,导演需要让观众第一时间就抓住主角的特质。
忻玉坤的选择很精彩也很精准,一个镜头,立住了主角的两个特质。
第一就是哑巴,这是通过和廖东打架的武术指导之口说出来的,虽然他的台词不行,但传递信息就够了,观众知道廖东是个哑巴。
就像之前廖东分析的一样,在电影里设置一个哑巴形象,除了在生理上不能说话以外,作为弱势群体,也代表着没有话语权。
《hello!树先生》里的小敏如此,张保民也是如此,这并不高深,但是很好用。
第二就是张保民打架不要命,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哑巴是弱势,而廖东的暴力就是强势,一强一弱形成戏剧矛盾,引发观众好奇心。
廖东点点头,忻玉坤不愧是北电摄影进修班的学员,对镜头语言的把握确实有一手。
还有何山,配合得也非常不错,中景、近景和特写选择非常到位,升格镜头也很漂亮。
这场戏就两个字,通透!
忻玉坤也是这个感觉,不过他还是选择保一条,给剪辑师多预备一些素材,“各部门注意,保一条,最后铁锹换成东子的主观镜头。”
所谓主观镜头就是以主人公的视角去拍摄,换句话说,武术指导这次抡起铁锹“打”的就不是廖东,而是摄影师何山了。
这个镜头一带而过,这也是忻玉坤不让廖东去废弃煤矿的原因,就算是打架那也是动作戏,万一塌方了,他也搭进去了……
接下来还是一场动作戏,拍的是廖东用羊骨头把屠夫眼睛戳瞎的部分,不过这场戏要先从屠夫家的布置开始拍起,廖东又可以跟着忻玉坤学习了。
这次忻玉坤又给了廖东一个惊喜,他在拍摄屠夫的时候,用了五个层层递进的镜头。
先是三块吊起来的羊肉在空中飘荡,然后屠夫没有露脸,叼着烟从一边走过,肩膀上扛着一块羊肉。
然后就是一个从上至下割肉的特写,镜头一拉,又变成了屠夫在拿着斧子剁肉,最后在忻玉坤的指挥下,何山又把摄影机放在了屠夫的肩头,给了砧板上的肉一个特写。
这是在营造悬疑氛围,忻玉坤通过这种方式,在暗示观众孩子的失踪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