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宣德(2)(8/10)
业生相比,大明的基础工作岗位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毕业人口。
唯一能释放他们的,只有广袤的南洋和南洲、北洲等地区。
方向选对了,那只需要抓住细节,就可以极大缓解当下存在的矛盾,宣德新政便是如此。
在路引制度进一步放宽后,为了讨生活的百姓掀起了闯南洋、闯南洲、闯东洲、北洲等等一系列的行为。
从宣德十二年从宣德十八年时间里,据统计发放迁徙费用七百六十万余贯,这代表最少有三十八万户百姓选择迁徙海外,最少一百五十万口人。
不过短短六年时间,靠着迁徙费用和百姓的自发性,便迁徙了一百五十余万人前往海外。
算上朱瞻壑编成的卫所,大明在不到八年时间,向西陲和海外迁徙了二百余万人,国内耕地面积突破到了八亿六千余万亩,人口也日渐增加。
由于这次新政由王回、江淮推动,故此二人名望也在此间达到巅峰。
同时在此期间,许多洪熙年间的老臣也开始逐渐凋零。
宣德十三年,昔年司礼监掌印太监亦失哈去世,年八十五岁,朱瞻壑赐其葬世陵。
翌年,南国公王瑄、颖国公傅让去世,追封平南王、定南王,其子袭公爵,谥忠武、忠穆,赐葬世陵,入世陵燕台。
宣德十六年,王骥以八十四岁高龄卒于北京,朱瞻壑追封其为靖远侯,其子王瑛承袭靖远伯爵,谥号忠武。
同年冬,长春侯徐晟、肇州侯陈昶分别以八十二岁,八十七岁的高龄去世。
朱瞻壑追封二人为国公,其子承袭爵位,赐谥号忠顺、忠肃,并辍朝三日。
宣德十八年,王戎、陈懋、李失去世,其爵位均袭其子,赐谥号武毅、武穆、武顺。
宣德十九年,英国公张辅去世,年八十九,赐谥号忠烈,其子承袭爵位,辍朝三日。
随着大批洪熙年间勋贵、武将去世,尽管明军增加了边疆兵力和海上兵力,但宗藩之间的矛盾还是无法缓解。
宣德二十年,户部尚书王回、礼部尚书江淮病卒任上,赐谥号文忠、文正。
得知二人病卒的消息,不少百姓主动在民间为其修祠祭拜,朱瞻壑也默许了这种行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